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

陈文伟

贵州省盘州市羊场乡卫生院 贵州 盘州 553521

【摘要】目的 浅析广泛粘连性肠梗阻(DAIO)治疗中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的疗效价值。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确诊罹患DAIO的患者70例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35例为对照组,施行传统肠梗阻手术;另35例为实验组,施行小肠内排列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用时、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DAIO能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并发症更少,值得关注。

【关键词】小肠内排列术;传统肠梗阻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复发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DAIO)是腹部手术中一类较常见的并发症,亦是临床典型的急腹症,临床针对该症的治疗,若保守疗法无效,主张改外科手术介入,以干预病情进一步的恶性进展。传统肠梗阻手术虽然能够有效松解粘连组织,实现治疗价值,但其弊端同样存在,即术后复发率高,易引起新的粘连,因而整体疗效欠佳。小肠内排列术能够保护肠道黏膜,降低二次粘连风险,可行性更高。近年来,国内学者纷纷着手研究这两种术式的优劣,多数专家认为小肠内排列术更为可取[1-2]。本文基于这一研究现状开展调查,旨在进一步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具体差异,述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确诊罹患DAIO的患者70例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35例为对照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28~64岁,平均(52.48±7.83)岁;病程1~7d,平均(3.85±0.46)d。另35例为实验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29~66岁,平均(53.33±8.47)岁;病程1~8d,平均(3.88±0.49)d。研究报备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传统肠梗阻手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经全麻满意后逐层切开病灶部位皮肤,作探查切口,手术应注意尽量避免对肠壁浆膜层与腹膜的损害。探及梗阻位后,若血运通畅,常规松解梗阻;若肠管存在血运障碍或坏死,行常规切除与吻合处理;团状粘连处,局部切除并对端吻合;难以切除即行短路手术。

实验组施行小肠内排列术:游离全小肠,若发现肠管存在团状粘连或血运障碍,采取粘连松解;切除患者阑尾组织,并于残端开口位置(阑尾已切者选残株处开口)逆行插入M-A管,再折叠排列小肠,并将肠袢盘状排列,M-A管腹外端固定,腹腔引流,关闭切口。术后给药石蜡油,剂量80~100ml/次,1次/d,连用3d。术后2周拔管。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①手术用时;②住院用时;③术中出血量;④术后排气时间。

(2)并发症(为期半年随访):①间断性腹胀;②再发性梗阻;③;④;⑤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用时(123.48±9.85)min与对照组(119.62±7.84)min比较,术中出血量(155.82±24.67)ml与对照组(148.32±21.09)m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4,1.367;P=0.074,0.176);实验组住院用时(6.15±0.88)d短于对照组(9.04±1.37)d,术后排气时间(2.01±0.48)d短于对照组(2.93±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0,7.379;P=0.001,0.00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未见再发性梗阻,间断性腹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4.00%(1/25);对照组再发性梗阻2例,间断性腹胀5例,并发症发生率28.00%(7/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29;P=0.001)。

3 讨论

腹部手术或妇科手术是导致肠管粘连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该症主要有药物干预与外科手术介入两种疗法,手术治疗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但传统肠梗阻手术后期存在一定几率的二次粘连风险,增加患者痛苦,应用有其局限。故探索一种全新的外科治法,对改善当前DAIO治疗现状意义重大。

笔者阅苏宇[3]报道,其提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DAIO能够有效改善整体手术指标,降低疾病复发风险。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住院用时、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本文选择肠内排列,经M-A管支持下,能够有效发挥肠道减压价值,保持弧形的肠管整体形态,能够更好地松解粘连组织,进而避免传统手术后的二次粘连问题,减少肠管卡压,并利于胃肠运动能力的恢复,有效保护了肠道黏膜,为早期营养支持打下基础,且该术式操作便捷,利于术后引流

[4]。小肠内排列术中需要注意术中动作小心轻柔,预防肠壁黏膜医源性损害;插管时注意方向问题;肠管钝性分离时注意保护组织功能[5]

综上,小肠内排列术治疗DAIO能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并发症更少,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付靖楠,周黎,马熙,等.小肠内排列术对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DAO、MDA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5):68-71.

[2]蒯加高,徐庆春,王晨,等.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3):320-323.

[3]苏宇.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40-141.

[4]陈云山.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4-115.

[5]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4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