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于实施分析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于实施分析探讨

袁丽

临沭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临沂 276700

摘要:当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进一步统一执行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工作,这也是十九大所提出的关键内容。而怎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方式制定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方案,这也是相关领域和工作者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涉及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的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土空间规划是政府统筹安排区域空间开发、优化配置国土资源、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约束市场主体的空间开发活动,有效避免区域空间的无序开发、错误开发和低水平开发,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成为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促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

1.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特点

我国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效提出了进一步创建和完善更具有统一化属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采取分级管理模式,使该规划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完善。在全新的模式指引下,可以看出,国土空间规划所具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约束性。为了从根本上有效确保美丽中国计划的实现,需要着重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对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掌握生态保护的红线,使城镇开发边界得到有效明确,并为构建更和谐完善的历史文化空间设立资源公益空间警戒线。

1.2引领性。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满足国家相关方面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等具体要求,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以该规划为指引,创建出更高效,更绿色环保的管理机制,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绿色的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1.3保障性。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有效实现,并落实农村发展计划,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创建出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合理的空间保障策略。

2.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

2.1国土规划

针对国土空间进行切实有效的维护和整顿,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国土规划和部署,主要是通过对于国土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发和维护,并进行各方面的部署工作,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确保整体的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和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基础性,战略性规划定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策略主要包括对于国土空间的开发和维护等相关内容,与此同时,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协调和统筹规划国土空间的各项规划内容,通过统筹部署,综合性优化,这样能够有效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呈现出协调性、统一性发展的效果。例如,针对已经颁布并大力推行的《国土规划纲要》,在其中就着重强调要进一步深入到相应的地区,在整体上有效实施主体功能区域的相关战略,同时切实有效的利用好相关方面的资源和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环境的承受力,使国土资源得到集聚开发,综合整理,并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因此从这方面内容可以有效看出,我国在国土资源规划和其他国家所采取的策略基本保持一致,与世界化充分接轨。

2.2主体功能区规划

针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做好基础性的安排,是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带动主体功能区制度改革和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内容,其主要体现在,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经过统筹规划,综合部署,进一步谋划人口分布和经济规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关区域的主体功能。然后,进一步有效决定国土空间开发的具体目标和相应的力度,而此类内容从根本上来讲,隶属于针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功能和区域功能部署进行有效明确的范畴。

2.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从当前的发展实践来看,针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就是当前在土地应用策略过程中所采取的总体规则,而该总体规则和当前我国所推行的《土地管理法》里面所推行和实践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他们都属于特别严格,而且逻辑缜密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在具体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当做土地用途管制的最主要参考依据。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与相关内容发挥合力,共同构建从城市到乡村的整体全面的规划体系。在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能更全面深入的充分呈现出国家发展的理想效果,在根本上来讲,属于相对更为完善系统的空间规划。

3.规划的保障及实施情况

3.1国土规划

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的关键支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并明确健全土地、水、矿产、海域等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监管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产业和投资政策,强化耕地保护补偿、农业发展支持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财政机制。同时,要求建立健全部门间的沟通协商及监督检查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监督检查范围,以确保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统筹推进。

3.2土地整治规划

侧重任务落实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统筹安排土地整治规划也实行任务指标逐级分解的做法,但更为重要的实施手段是谋划和部署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使其成为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

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紧抓用途管制的指标逐级管理和空间边界管控五级体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指标管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三界四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等方式来实施,因其管控目标明确、层层落实清晰、实施监管手段到位,被称为可“落地”的规划,能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落到实处。但是,该规划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等活动的能力相对欠缺,有赖于更高层次的空间规划来统领和指导。

3.4主体功能区规划

强化主体功能差别化引导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动县级行政单元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分,并设想通过国土开发强度控制,运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政策予以实施保障,实质是建立起了一种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但由于相关实施政策和机制受各部门职能分工的影响,现阶段实践情况不尽如人意。

结束语:

国土的空间规划,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资源环境的保护提供协调策略,规划定位有一定的战略性、综合性及基础性。只有不断创新国土规划制度和体制,形成将国土空间的规划与主要功能区域相结合为主体的规划体系。展现出层次分明,衔接流畅以及功能具体的整体,才能促进我国国土开发与保护机制的建立,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国土空间以及修护生态环境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琰.基于生态文明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10).

[2]张军.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J].通讯世界,01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