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文献综述

王书航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深、失能失智老人增多现象的战略举措,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篇文章对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和发展给予帮助。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文献综述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仅关乎到我国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也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得我国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一方面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护理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一、国内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做出法律性、政策性的规定,我国学者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模式选择和现状分析两个方面。

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曹信邦(2014)认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风险具有社会风险性和财务风险性,这种属性决定了保险是化解风险的有利手段,而私人保险市场失灵等缺陷难以化解失能老人的护理风险,所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是化解失能老人护理风险的制度选择。王乐芝、曾水英(2015)关于商业保险模式和社会保险模式的争论焦点,进行了国内学者的学术观点的总结,支持商业保险模式的学者普遍认为商业保险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参保方式,且商业保险能够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控制医疗成本;支持社会保险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无法满足商业保险的需要,应该建立惠普的社会保障制度。孙东雅(2017)认为应该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主体,将其从医疗保险中独立出来,从而实现各自的目标。黄枫,吴纯杰(2018)收集了最新的跟踪调查数据,利用极大似然法和Robinson幂函数求解方法,分别模拟了失能补贴、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以及政府补贴下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等三种模式,测算出我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值和个人缴费率等参数,通过研究表明政府补贴下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更有利于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性主导作用,平衡家庭和社会养老责任。

在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方面,戴卫东(2015)认为从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来看,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床位的供给严重短缺,我国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不够,专业护理知识缺乏,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民营养老机构比重较小,需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规范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戴溥之(2016)通过SWOT模型对我国长期护理现状进行内外部优劣势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提升型、脆弱性、约束型和紧缩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策略。曹信邦(2018)认为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中国国情的现实需要,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一是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二是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三是护理服务花销巨大,个人或家庭承受能力不足。

二、国外文献综述

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较早,且制度体系发展成熟,因此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文献资料较为丰富,国外文献将从长期护理保险福利性、需求影响因素、政策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在长期护理保险福利性方面,Pincus J(2008)从护理保险的企业效应进行研究,对于企业而言,为员工购置护理保险,可作为一种福利和激励的措施,能够使员工更忠于企业,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而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国家对护理保险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购买保险的员工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且在员工未来的晚年生活里,不仅能够得到护理津贴,还可以享受到护理服务。Ariizumi Hideki(2016)认为长期护理可以存在两种项目方式,一种是医疗护理保险项目,一种是家庭调查项目。但是两种方式会分别导致中低收入家庭的医疗保险降低和导致中高收入家庭的医疗费用升高。因此选择医疗护理保险会使得中低收入人群受益,且医疗护理费用比家庭调查方式的费用低,所以选择保险模式更具有社会福利性。

在需求影响因素方面,Jeffrey T. Prince(2016)认为人们在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时存在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继承因素、程序动因和知识储备。继承因素是决定人们是否会购买护理保险产品的决定性因素;程序动因是当人们购买适宜的护理保险时所发出的有利信号;而知识储备主要是人们对于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的认知程度,具备较强金融意识和保险知识的人们往往愿意购买护理保险产品。Martin Boyer(2017)认为长期护理产品的认知、风险认知和逆向选择会影响长期护理的需求。调查发现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产品的认知度较低,且大部分老年人都不知道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另外,人们一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或对风险存在误解,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就会明显降低。

在政策建议方面,Endo Hidetoshi(2007)对护理保险的服务发展形式提出了政策建议,主张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其作为护理服务的主要服务方式,建立相应的护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社区服务护理、夜间照顾护理、多功能护理、精神障碍护理等,这种全方位的护理体系需要有充足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进行支持。Nicholas Barr(2010)认为社会性护理保险模式具有更大的社会福利性,应选择社会性护理保险模式,但是目前保险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无法得知准确的供需数据,所以不能通过精算或者技术分析进行完全消除,故而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1. 评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起步较晚,加之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使得我国学者在长期护理保险研究方面难度更大。随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适当增加长期护理服务供需问题研究,增强长期护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尤其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速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的设计更需要进一步建立。

参考文献:

[1]曹信邦,陈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4(04):102-

109+128.

[2]王乐芝,曾水英.关于失能老人状况与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15,37(04):86一91.

[3]孙东雅.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J].中国金融,2017(21):56-58.

[4]黄枫,吴纯杰,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发生规律和保障制度模拟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05):1-16.

[5]戴卫东.长期护理保险:中国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J].人口学刊,2015,38(02):72-81.

[6]戴溥之,孟娜,霍传军.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5):182-183.

[7]曹信邦.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J].社会保障评论,2018,2(04):75-84.

[8] Pincus J. Voluntary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best practices for increasing employee participation.[J]. BRI issue brief 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2008(221).

[9] Jeffrey T. Prince. Does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reduce the burden of medical costs? A retrospective elderly cohort study[J]. Geriatrics&Gerontology Internationa1,2016,18(12).

[10] Endo Hidetoshi. Change of dementia care management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J]. Rinsho Shinkeigaku,2007,43(11).

[11] Nicholas Barr. Long-term Care: A Suitable Case for Social Insurance[J]. 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201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