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李静 刘庆 谭艺峰 孙丰菊 刘军宏 谢春花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及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一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与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评分。结果: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投诉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2%。投诉事件发生率为8%。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与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的管理,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促进医患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不安全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心血管疾病[1-2]。本文通过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探讨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一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与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评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地域上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是单一变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

1.2.2实验组使用安全护理管理。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下设7个质量控制组。医疗质量控制组、护理质量控制组、院感质量控制组、输血质量控制组、药事质量控制组、介入质量控制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控制组。2、负责本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全科的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反馈和指导和控制工作。3、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各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员质量控制教育、增强质量意识。4、按质量管理标准。对科室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对科室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5、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安全讨论会,对科室诊疗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对医疗质量进行动态评判、分析总结并做好记录。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科主任签名负责[3]。6、定期(每季度、半年或一年)对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做出阶段小结。7、每年科室要做出科室下一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并对本年度医疗质量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大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和奖罚讨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的软件进行检验处理项目包含两种类别。一类是计数资料,以(x±s)进行表述,以t值进行检验;另一类是计量资料,以n(%)进行表述,以X2进行检验。利用患者的检验值进行计算,最后可得出P值,当P<0.05时,表示患者组间的观察项目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投诉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2%,投诉事件发生率为8%。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与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的管理,可以促进医患和谐发展。详见表1。

表1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与投诉事件发生率

组别

数量

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投诉时间发生率

对照组

50

12%

4%

实验组

50

8%

2%

t

-

2.433

1.554

P

-

0.033

0.042

2.2实验组护理人员的药品知识评分为85.84±8.93,业务能力考核评分为84.99±7.47;对照组护理人员的药品知识评分为66.33±6.38,业务能力考核评分为67.86±5.55。实验组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的管理,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详见表2。

两组护理人员药品知识与业务能力评分

组别

数量

药品知识评分

业务能力考核评分

对照组

50

66.33±6.38

67.86±5.55

实验组

50

85.84±8.93

84.99±7.47

t

-

9.931

11.724

P

-

0.041

0.022

3讨论

8护理管理是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管理是这样定义的: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4]。与其它科室相比,心内科病房比较特殊,其护理对象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此病区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的管理,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促进医患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娟,杨婷,梅娇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9,6(15):122-123.

[2]李学华.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策略[J].健康必读,2019,(13):187-188.

[3]姜艳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对于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安全防范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248-249.

[4]王荣芳.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