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

孟青松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 0 五地质队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河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河道建设和保护工作中,要坚持建设和谐生态环境的原则,不断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自修能力,结合水系、土壤环境,并通过生物系统实现对城市河道的治理,确保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

引言

近年来,许多农村人口为求工作、求学大幅度涌入城市,城市化程度逐步增高,但与此同时,人口的增加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尤其是在河道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出现了过水面积渐渐降低、水质条件越来越差、排洪排涝的功能也越来越差等问题。为了还河道一个正常的生态环境,保持其原有的功能,就必须对我国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如继续优化城市河道的排洪排涝等功能。通过加强对其环境的修复,达到城市的和谐发展。

1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城市河道的开发程度逐年提高,给河道的管理带来严重的负担,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我国的水资源又比较紧缺,许多城市严重缺水,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城市河道存在的这些问题,总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1行洪能力欠缺

城镇化的发展导致我国城市的占地面积不断增加,进而侵占了原本河道的河流面积。行洪能力欠缺指的是,城市河流的面积不断被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所困扰,河流面积逐年减小。此外,河道的淤积严重,河流水量减小。并且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当地的河流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造成了城市水文过程的改变。生活中的污水、废水量不断增加,排泄到城市河道的水量进而增加,超过了河道原本的行能力,降低了城市河道防洪标准。

1.2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河道中的沉积物、淤泥等越来越多,导致水质恶化。河流中的水体的含氧量也会降低,而含氧量的降低会直接影响到河流中动植物的成长环境,甚至有些动植物种类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死亡,造成动植物的种类逐年减少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河道还在不断地进行硬化,而过度的硬化必然会造成河流与土壤之间的物质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交换,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恶化。

1.3水质问题堪忧

目前,我国城市河道的环境状况十分严重,水质条件令人堪忧且水质的自我清洁能力较低。而河道中的水流经过的地方较多,不可避免的将许多的污染物汇聚到河道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中生活居民越来越多,导致生活废水的增多。工厂生产的工业废水也越来越多。而对废水的处理,还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其直接排放不仅仅影响到了河道中水流的流动性,也降低了河流的清洁能力,导致水质条件较差。

2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遵循的主要原则

2.1修复维护原则

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有效性,达到综合治理城市河道目标,还要在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保障达到特定的排涝、防洪与通航作用。在塑造河流良好生态服务与环境保护战略功能的基础上,达到全面综合治理目标。而且在设计城市河道水、陆空间时,还要从河道现有生态资源体系入手,在尊重河道历史的基础上,通过阶段性的维护,达营造生态群落,不断优化城市河道环境。

2.2因地制宜原则

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必须从城市河道实际情况出发,只有充分尊重地理环境条件,才能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有效性,解决城市河道建设投入与产出比问题。具体需要按照城市文化、历史生活习惯,给出有效治理城市河道的措施,达到全面改进与优化城市河道的目标。在改进城市河道时,还要从当地的气温、湿度、地理环境和工业生产情况出发,在综合光照等条件情况下,围绕地方特有的植物体系,形成全面科学的治理方案,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成本与提高治理效率目标。

2.3加强景观和文化设计

除了以加强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提升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为原则进行研究之外,在进行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以及环境修复研究时,还应当注意与当地的特点相结合。这就要求关注城市的发展历史,重视其人文环境,设置一些具体的景观。在提升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城市中的人文环境,打造各个城市自己的名片。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具体措施

3.11.修复河道湿地

提高河道治理的有效性,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加强人工湿地的营建工作。营建人工湿地对于净化水体,提高城市洪水调蓄能力和水资源管理利用效率有重要价值。通过营建人工湿地不仅可以调节区域气候,还可以维持区域水生植物的多样性,起到有效涵养水土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因为城市发展建设需求,导致城市河道被占用,这使得湿地面积有所减少,因此,造成水净化能力不足。

采用人工河道治理方式,加强人工沟渠开挖,修筑人工水陆过渡带等设施,可以有效过滤污染水,缓解硬质水对环境污染问题,达到去除水体污染目标。例如,2017年涧河1期提升改造项目投资8000万元,修建堤顶路2935m、亲水步道2700m、休闲广场平台23处共15800m 2、荷花池观赏区21000m 2。着力通过人工景观改造方式,提高水净化能力,实现观赏、环保、绿化有机协调,满足城市河道治理需要。

3.2正确搭配植物

正确搭配植物也是修复城市河道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植物的搭配上,可以选择全是浮水植物,全是停水植物,也可以选择浮水和停水植物相搭配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河道中的植物覆盖面积应当达到城市河道水域面积的3/4左右,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3.3实施人工增氧

实施人工增氧主要是针对城市中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量逐渐增加。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增加,且这些废水甚至有时候不经过专业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相中,这大幅度降低了河道中水流的溶氧量,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为此,需要采取人工增氧的方式,有效的提高河道中水体的循环能力,增加河流中的溶氧量。一般采取的人工增要的措施主要有在河道上修建喷泉、水车等。这既能够增加河道的美观性,又能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3.4实施生物调控

增强生物的多样性是城市河道治理及环境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在城市河道内放置一些鱼、虾等动物及其他的植物,可以加强生物之间的不断循环,净化水体中的有害因素。城市实施生物调控的方式,通过增强河道内生物的种类,能够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进而通过各种生物之间食物链的作用,帮助降解河道中的污染物,维持河道内生态系统的平衡。而生态系统的平衡,必然对河道是有利而无害的。

3.5修复河床断面

修复河床断面也是治理河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河道之上的一些污染物进行清理,是修复河床断面的前提。一般而言,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河段中,可以通过复式断面的形式,改善河道的环境。加强城市河道的绿化面积的同时,增强其美观度。此外,还要严肃对待河流的侵占问题,禁止侵占河道。还应该根据城市的特点,对河道和护岸进行改造,以可持续发展为要求,向建设生态型的河道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已经很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城市的美观度。因此,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已经迫在眉睫,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以及环境修复研究应当提上日程。在遵循修复治理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维持河道内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采取修复河床断面、实施生物调控、实施人工增氧等措施,改变我国城市河道的现有状况。同时,在治理修复时,还应立足于城市自身的特点,突出人文情怀,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梁丽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5):56-57.

[2]刘林.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对策探析[J].环球市场,2017(13):343-343

[3]李凤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