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直径灌注桩旋挖成孔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超大直径灌注桩旋挖成孔技术

吴海翔 1 周方华 1 赖香传 1 邹胜维 1 陈锐 2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541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5106652

摘 要:填海地区,在填石、填砂、淤泥等地层复杂、基岩埋深浅桩基进入基岩深、岩面起伏大等条件下,超大直径灌注桩机械成孔难度很大,成孔过程中护壁、钻岩、清渣是重点和难点,本项目超大直径灌注桩采用旋挖机复合钻头分级扩孔钻进成孔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灌注桩;超大直径;旋挖成孔;复合钻头;分级扩孔;

1. 引言

深圳恒大中心项目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位于填海区,填石、填砂、淤泥等地层复杂,基岩埋深浅,岩面起伏大,基坑深度深,此种条件下的超大直径灌注桩机械成孔难度大,结合地质特点及桩基设计要求,选用了旋挖机复合钻头分级扩孔钻进成孔工艺。

2. 工程概况

深圳恒大中心项目建筑高度393.9m,地下6层,地上71层,基坑开挖深度 39.05m-42.35m,开挖面积约 8451m²,项目位于填海区,周边环境复杂,北侧紧邻地铁 11 号线和 9 号线四条区间盾构隧道,基坑围护结构外边距隧道外边线最距离约 4.4m。本工程塔楼采用超大直径机械成孔灌注桩基础,桩径3m,设计桩长7m~40m,总数35根。

3. 地质条件

场地内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有:

1)人工填土层:包含层厚介于0.50~8.30m的素填土,层顶埋深介于0.00~6.50m;层厚介于0.70~12.80m的填石,层顶埋深介于0.00~6.50m;层厚介于0.50~5.50m的填砂,层顶埋深介于1.00~11.00m。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层厚介于0.50~6.20m的淤泥,层顶埋深介于4.80~12.40m。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沉积层:包含层厚介于0.50~6.90m的黏土,层顶埋深介于7.80~14.70m;层厚介于0.50~4.70m的含黏性土砾砂,层顶埋深介于10.30~15.50m。

4)第四系上更新统沼泽相沉积层:层厚介于1.30~1.60m的有机质粉质黏土,层顶埋深15.40~15.80m。

5)第四系残积层:层厚介于1.20~18.40m的砾质黏性土,层顶埋深介于9.60~18.80m。

6)早白垩世燕山四期粗粒花岗岩层:包函层厚介于0.50~18.90m的全风化粗粒花岗岩,层顶埋深介于15.70~29.60m;层厚介于0.30~23.50m强风化粗粒花岗岩,层顶埋深介于20.50~43.50m;层厚介于0.30~24.80m的中风化粗粒花岗岩,层顶埋深介于21.10~58.80m,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6.60~35.00 MPa;层厚介于2.57~56.01m的微风化粗粒花岗岩,层顶埋深介于22.50~82.90m,饱和单轴抗压强度44.20~127.00 MPa。

7)构造岩:场地部分钻孔钻遇有构造碎裂岩,层厚介于1.60~15.20m,层顶埋深介于35.80~80.20m,中~微风化状,母岩为粗粒花岗岩,岩石具碎裂-碎斑结构,微裂隙极发育,岩石强度不均一。构造破碎带中的构造岩受构造挤压强烈,部分矿物具定向排列特征,岩石多具压碎构造,以碎裂岩为主,饱和单轴抗压强度7.70~38.40 MPa。

4. 施工工艺

(1)钢护筒制作及埋设:

桩基原地面施工,塔楼区域基坑深度42.35m,空桩长度超过42.35m,加之场地内有填石、填砂、淤泥对成孔不利的地层,护筒埋设是保证成孔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筒采用壁厚 25mm 钢护筒,埋设深度约 12m,具体深度为穿过填石、填砂层及淤泥层等不稳定土层,进入粘土层 2m。护筒标准节长度为 2.5m,护筒间采用平头螺栓连接,护筒内径大于桩直径300mm(桩直径3m,护筒内径3.3m),护筒顶面高出施工地面 0.3m,埋设护筒时护筒中心轴线对正测定的桩位中心,护筒埋设采用 XR550 型旋挖钻,护筒底节加焊截齿,钻杆下方安装驱动盘,通过正常钻进,使护筒转动着持续下放,第一节护筒下放完成后,采用挖机配合将护筒内填石等掏出,然后通过腰带进行连接第二 节护筒,在第二节下放结束后,旋挖钻用直径 3 米的钻头把孔内挖空,再接长护筒, 直到护筒底口穿过填石和淤泥层进入粘土层2m。

5f0bbf8199791_html_48848ceec90c0b70.jpg

5f0bbf8199791_html_ba6ea5155776e6c7.jpg

护筒底节加焊截齿头

钻机动力头与护筒之间的连接驱动盘

5f0bbf8199791_html_e1dc6ac056dbac27.jpg

5f0bbf8199791_html_43bea51d418ce11b.jpg

护筒连接腰带

焊接完成的护筒接口

(2)旋挖成孔:

本项目岩面浅,基坑深,桩基入岩深度深,部分入岩超过20米,基岩内成孔难度大,部分3米直径桩基采用XR550和XR800旋挖钻机复合扩孔钻头分级钻进成孔,第一步直接采用 直径 1.5 m牙轮筒钻直接钻进至终孔,然后采用 直径3.0m捞砂斗钻进至岩面。第二步:采用带有下扶正器的复合扩孔钻头进行钻进,下扶正器直径 1.5m,扩孔钻头直径2.0m,往下钻进至终孔位置,此时孔径从1.5m扩大到2.0m,然后采用 直径2.0 米牙轮钻和直径2.0米捞砂斗扫孔,至此直径2.0 米孔完成。第三步:采用带有下扶正器的复合扩孔钻头进行钻进,下扶正器直径 2.0m,扩孔钻头直径2.5m,往下钻进至终孔位置,此时孔径从2.0m扩大到2.5m,然后采用直径2.5 米牙轮钻和直径2.5米捞砂斗扫孔,至此直径2.5 米孔完成。第四步:采用带有下扶正器的复合扩孔钻头进行钻进,下扶正器直径 2.5m,扩孔钻头直径2.3m,往下钻进至终孔位置,此时孔径从2.5m扩大到3.0m,然后采用直径3.0 米牙轮钻和直径3.0米捞砂斗扫孔,至此直径3.0 米孔完成。

5f0bbf8199791_html_a2ef134c7e5bd23f.jpg

5f0bbf8199791_html_319332db6b39ee49.png

5f0bbf8199791_html_48f3deac95006b15.png

5f0bbf8199791_html_8721d436f96542a6.png

扩孔钻头示意图及实物图

(3)旋挖成孔垂直度控制措施:

1)保证场地地面初步平整,铺好铁板,机械就位时,利用机械自身携带垂直度纠 正装置和水平尺进行下钻前机身垂直度确认,保证钻机平稳、牢固,以防钻机倾斜或位 移。要求磨盘中心和钻架上的起吊滑车处于同一垂直线,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

2)下钻杆时,通过机械自带仪表盘进行钻杆垂直度调整和人工复核钻杆垂直度。 在钻杆相对零位±5°范围内可通过显示器上的自动调垂按钮进行自动调整;而钻杆超 出相对零位±5°范围时,只能通过显示器上的点动按钮或左操作箱上的电气手柄进行 手动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通过显示器的钻杆工作界面实时监测钻杆的位置状态,使 钻杆最终达到作业成孔的设定位置。

3)钻进过程中,尤其是钢护筒压放和岩层钻进过程中,每 10m 使用超声波测壁仪检测一次成孔垂直度,钢护筒垂直度控制作为整体垂直度的导向控制。一般情况下,在 每进尺 1-2 根钻杆深度时,检查一次旋挖机磨盘的垂直度和钻杆连接情况,务必对每个螺栓都进行详细检查,保证在钻进中磨盘的水平。

(4)泥浆护壁:

泥浆配制采用优质钠基膨润土和自来水为原材料搅拌而成,膨润土造浆的主要成分是膨润土、掺合物、水和添加剂,掺合物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CMC)、烧碱(Na2CO3)和重晶 石粉等,新拌制的泥浆应存放 24h 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入孔泥浆比重为 1.10~1.20;黏度:22~25s,新制备泥浆含砂率小于 4%,胶体率不小于 95%, PH 值应大于 8-10。造浆后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进中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及粘稠度,遇地层变化应增加检查次数,并适当调整泥浆指标,并保证泥浆压高于地下水位。

(5)清孔

清孔采用泵吸反循环法,采用 1 台 6BS 砂石泵额定排量为 180m3/h,采用φ0.3m的导管。清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应在成孔完毕后进行,第二次应在安放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清孔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测定泥浆指标,清孔结束时应测定孔底沉渣, 孔底沉渣不得大于 50mm。清孔后,孔内应保持水头高度,并应在 30 分钟内浇注混凝土。 超过 30 分钟的,浇注混凝土前应重新测定孔底沉渣厚度,如不符合规定,应重新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6)成孔检测

1)泥浆性能指标检测:PH 值>8 的指标,含砂率<4%的指标,粘稠度<25s ,泥浆比重< 1.2。

2)沉渣检测:采用锥测法检测沉渣厚度,沉渣厚度不大于 50mm;

3)桩径、桩孔垂直度的检测:采用超声波反射测距法,桩径允许偏差+50mm,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 1%。

4)孔深测量:采用测绳测量孔深。

5. 结论及展望

结合恒大中心项目地层复杂,基岩埋深浅,岩面起伏大,桩基入岩深,桩基直径大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旋挖机复合钻头分级扩孔钻进成孔,在成孔质量及成孔效率方面卓有成效。可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超大直径桩基础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深圳市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1-2010: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10.

[3]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 张继光,罗菊,刘永光.旋挖钻机在大直径硬岩地层施工工艺的研究[C].第四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论文集,2014: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