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覃洁,徐雅玲 *,梁菁,刘珍,詹茜宇,张寿娣,叶妙霞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增人口使人口老龄化数量逐渐增加,导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也呈日益增长状态,这个现象将持续存在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空巢老人在老年人的比例占据越来越大时,空巢老人的心理不仅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而且还会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阻碍。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因素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且人口乃至全世界人口特征越来越趋向老龄化,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报道显示:2010年我国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总数的37%[1],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地加剧,我国空巢家庭比例仍在不断增加,预计2030年将达到90%[2]。空巢老人因为没有子女或是子女又因为各种自身原因离开家后长时间不能回家,需要子女帮助的时候不能及时来到身边,内心的情绪无法倾诉甚至是隐藏起来,他们身体和心理上都会产生寂寞、空虚、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等一系列消极情绪。本文将介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且对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

1 空巢老人的概念

空巢老人是指在生活中没有伴侣,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没有在身边共同生活的老人,迫不得已才选择单居或两个老人双居的老人[1]。主要包括有,一是可能因为没有结婚没有伴侣、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二是丧偶有子女,却因为子女常年因为在外地求学,工作,另组成新的家庭不在老人身边。三是即使是同一个地方却因为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不同不愿意住到一起。一般而言,空巢老人家庭呈现多样化特点,如果根据家庭成员结构划分,可将空巢家庭分为两种,一是单人空巢,二是夫妻空巢[2-3]

2 空巢老人的心理特征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心理承受最多就是失去,他们失去了劳动力,失去了社会地位,失去了赚钱的能力等等,老年人一直不断地体验着失去的感觉。而对于一群特殊的老年人群体——空巢老人,他们更多地还会失去子女的陪伴、伴侣的陪伴。他们不仅会遭受到身体的损害,而且还要承受心理创伤的双重压力。而当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得不到满足、社会价值感下降时,心里将会有很大的落差感,就会产生孤独、寂寞、苦闷、焦虑、绝望、抑郁甚至厌世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他们开始变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拒绝社交活动,慢慢地与社会脱节,最后形成一种孤僻、情绪低落、厌世等消极的生活状态。

3 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丧偶

夫妻两人是陪伴彼此时间最长的伴侣,他们因为爱情将自己托付给彼此,享受过爱情,也经历过坎坎坷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部分的爱情都将会慢慢地转化为亲情,他们习惯了自己有彼此的生活。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们不仅是习惯于彼此的存在,而且还会相互依赖对方,特别是在老年时期双方将会成为彼此心中坚强的后盾。一旦一方先于另一方离世,那么独自剩下的那一方心理将会承受很大的精神打击,并会产生出一系列的不良心理问题。两人在一起的生活习以为常,突然一方不在另一方要独自生活,肯定会很不习惯,没有了伴侣的陪伴、没有了伴侣的帮助,没有了伴侣精神上的支持,当心里有负面情绪时也无法倾述时,使得老年人内心产生巨大的孤独寂寞感,负面情绪累积越来越多时会产生精神萎靡、抑郁甚至厌世等情况,从而使他们心理上造成严重创伤。

3.2 子女陪伴少

对老年人来说,他们真正最需要就是陪伴。在目前的社会现象及发展情况下,绝大多数子女因为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家在外打拼,最后只剩下老年人独自在家生活。他们生病后得不到及时照料,需要子女的时候不能及时来到身边,最重要的是渴望但得不到子女的关爱。除了伴侣,子女在老年人心中也是占很重要的位置。老人因为失去了原本的工作,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很多精力转移到子女身上去,将自己的很多期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去,他们渴望被子女陪伴及关爱、所以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联系,及时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孤独寂寞的生活中能感觉到子女的关心,内心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3.3 疾病因素

老年人不仅要承受心理压力,还要接受身体的改变。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机体各个器官不断地衰退及自身免疫力低下会给他们自己发出“警告和提醒”的信号,各种各样的疾病也会慢慢出现,甚至基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这会让老年人担心自己的生命是否将要走向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让他们更容易失去活下去的信念和继续生活的目标,继而变得更加担忧、伤感、抑郁等负面情绪。身体健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理健康,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将会受到极大威胁。

3.4 受教育程度

教育不管对于哪个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观念、价值观等等。当受到的教育越多时,他们看待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大不相同。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当他们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时,比起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把自己从悲伤的心情中解救出来。再就是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思想里总是会有传统思想的影子,因为思想不够先进、现代化,所以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模式去看待自身问题。在传统思想中,大部分的老年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子女原本就应该留在他们身边,将自己的精神支柱一直寄托在子女身上,若子女因为工作、结婚等多种原因不得以离开他们身边时,甚至长时间无法回家陪伴他们,可想而知他们内心将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从而又会产生一系列失望、悲伤、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4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子女多加关爱 ,减少老人“被空巢”

子女是老年人心目中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寄托,他们渴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和陪伴。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4]。子女应该先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知晓赡养老人是他们作为子女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然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父母。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居住地可尽可能选择离父母近的地方,或把父母接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家陪伴父母的子女可好好利用互联网通信如微信视频聊天、QQ电话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常回家看看,给父母营造出一种热闹、被关爱的氛围,减少甚至是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

4.2 改变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心态

很多空巢老人是因为没有伴侣、没有子女的陪伴,或者子女常年在外不在身边,让他们的生活显得格外的空虚与孤独,对生活渐渐地失去了激情与兴趣。对此不仅需要社会、子女更多地陪伴,还需要老年人自身去保持积极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面对当前的养老生活。在老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鼓励老人走出“空巢”多结交新的朋友,或者是去尝试一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移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样自己的生活也会慢慢丰富起来。老人们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内心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空巢老人不再“空”,从而自身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这样会减少孤独感的产生。

4.3加大政府扶助力度,增加社会支持力量

社会支持在养老在首先是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督促子女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能多抽时间陪伴和关心他们,成为他们内心背后的精神支柱。同时子女应加强尊老爱老的意识并做好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于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的家庭来说说,生活条件比较艰辛再加上无经济来源,这些老人更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特别是身患各种疾病使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应得到社会及政府更多的关注。政府应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满足老人生活基本需求,为老人的健康提供保障并且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尊老爱老的观念应从小抓起,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关爱老人文化活动等相关爱心志愿服务,给“空巢老人”带去如同子女般关爱的温暖,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鼓励并凝聚社会力量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并重视养老问题,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5 小结

总得来说,社会老龄化程度还会逐渐加深,这也意味着“空巢老人”问题还是会成为一个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挑战。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子女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使父母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空巢现象,对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最后自己走出“空巢”。

参考文献

[1]陈湘威,古宏文.我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A):72-74.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1.

[3]史弘毅.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4):174-175.

[4]陈利利.农村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05):23-26.

基金项目:2018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对柳州市空巢老人的心理研究(201810594247

作者简介:覃洁(1998-),女,在校本科生,E-mail: 1340110528@qq.com研究时间:2018.06-2020.06

通讯作者简介:徐雅玲(1985-),女,硕士,讲师,E-mailmnixy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