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九大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高血脂的九大误区

左晓琴

蒲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630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主要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发作、缺血性中风和心血管死亡。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吗?这一问题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均没有最低血脂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低;另一方面,我不建议使用大剂量降脂药物来缩短降脂时间,因此,2016年,我国制定了《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合欧美指南和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人群的风险分层,确定不同的目标值。只要血脂达标,就不必盲目使用大剂量降脂药。高脂血症的表现一般不很明显。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自己没有感觉,大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但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舌质暗,见淤斑,四肢或指麻等,显示出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还原黏度改变等状况有关。有的人脸上会有黄色瘤(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两块黄色的斑)。这些症状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状。但一般人都会忽略这些现象,毕竟不疼不痒,不足以让人警惕。

高脂血症,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发生在下肢,就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脂肪肝,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最新研究提示,癌症发病可能也与高血脂有关。同时,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脂作为“三高”之一,公众对它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具体而言,我国公众对高血脂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1.患高血脂的人都有症状

通常,高血脂患者不会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血脂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少数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可见皮肤黄色素瘤。

2.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这4种指标中,LDL-C最重要,因为它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多种血管疾病,所以LDL-C才会被叫做“坏胆固醇”。

3.血脂高一点没关系

胆固醇升高,尤其坏胆固醇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关系最密切。全球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危险就能降低2%。

4.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

高血脂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血脂是否会偏高,主要取决于膳食中摄入的脂质。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人群,即便不胖,血胆固醇水平也比摄入量较低者高出10%~25%。

5.胆固醇可以放开吃

两年前,美国的营养新指南取消了每日摄入胆固醇不得超过300毫克的上限。一时间,诸如“胆固醇升高无害有益;放开吃肉活得长;吃主食的寿命短”等说法开始传播。美国指南取消300毫克上限不无道理,因为一个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大约就是300毫克,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开吃了。

6.血脂高,才需服降脂药物

有些人,比如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的患者,即使血化验单显示血脂不高,也需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因为这些患者的坏胆固醇安全水平,要比化验单上标识的参考范围低很多。

7.血脂正常了,就不用服药了

一般说来,如果胆固醇水平只是靠药物改善的(饮食、运动和吸烟习惯等没有改变),停药后不久,患者的血脂数值就会很快回到以前水平。如果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各项指标达到了医生认为的目标值,则可根据整体情况,由医生确定是否调整药物。处于一级预防阶段的患者,如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获得实效,有可能不再需要持续服药,但二级预防(已患有冠心病、卒中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防病情复发或加重,大多应坚持服用中小剂量他汀,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8.鱼油可以降血脂

鱼油可适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但没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也没有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证据。

9.他汀类药物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损伤

他汀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它的副作用与剂量相关。鼓吹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或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支架术后突击用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的方案不适用中国患者。正常情况下,中小剂量他汀很少导致肝脏疾病,但在部分患者中可导致转氨酶水平一过性轻度增高,这并非肝毒性表现,一般停药后就可恢复。应注意的是,罕见情况下,他汀可致肌肉组织损伤,其特征为肌肉疼痛、无力和肌酸肌酶升高。

目前市场上的降脂保健品,一般都被广告放大了作用,实际效果却很有限。当然不排除这些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确实有降低血脂的功效。另外,降血脂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与其靠吃保健品,不如改善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样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脂。

吃肉已经被发现与现代心血管疾病的大爆发相关。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是指“红肉”,“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吃饱和脂肪酸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当然,肉并不是饱和脂肪酸的唯一食物来源。另外,目前我们流行吃的各种人工、深加工的食品中还潜藏着另一个心血管“凶手”——反式脂肪酸。因此高血脂要调整饮食不单纯是戒肉,而是要限制高饱和脂肪酸和高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豆腐素有“植物肉”的美称,用豆腐代替肉类已经风靡世界。常吃豆腐可以在保证蛋白质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降低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坚果的脂肪含量高,但大部分为好的脂肪——不饱和脂肪,反而能降低饱和脂肪的含量。另外还含有较高的植物胆固醇、维生素E、精氨酸等有益于心血管的成分。因此每天吃些坚果是有益的。

多数海鲜胆固醇含量并不高,而且还含有高含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保护心血管。但是吃海鲜要吃新鲜的,加工过的海产品添加了很多食盐,对心血管不利。另外现在环境遭到污染,吃海鲜要适量,避免汞中毒。

高脂血症不可怕,只要我们懂得预防,按时体检,注意饮食习惯,我们一样会远离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