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医院建筑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王严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医院建筑内部部分精密仪器设备存在辐射,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害。对这部分建筑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到建筑的防辐射需求,要积极的采取防辐射建材,其中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是医院建筑常用的防辐射建材。本文主要针对医院防辐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分别探讨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时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医院工程;防辐射混凝土;施工;

前言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施工过程中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问题,由于其具有体积较大、结构厚、钢筋密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重视施工问题,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一、防辐射混凝土概述

1.防辐射混凝土介绍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会应用到很多建筑材料,而普通防辐射混凝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此种建筑材料根据自身重量与厚度优势,有效的防止有害射线的进入。所以,一般而言,砼结构厚度明确,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提高砼的密实程度来达到预期的防辐射效果。但是要想此种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发挥出防辐射的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原材料时,一定要严格,同时做好配合比设计工作;其次,要做好施工缝预留工作,必须要找准预留位置,否则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偏差;再次,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技术标准要求来进行混凝土浇筑与振捣,以此保证砼密实程度达到技术标准;最后,做好裂缝的控制工作,如果混凝土出现了裂缝,所有的工作都将失去效用。

2.防辐射混凝土的特点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防辐射混凝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容重以及厚度来有效的防治有害射线的辐射,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已经被确定,那么我们就要适当的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使得防辐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过我们在使用的防辐射混凝土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下几个问题:第一,原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的配置;第二,施工缝预留的位置;第三,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的具体方法,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符合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第四,对稳定裂缝的控制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二、防辐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

1.级配碎石选择要点

对连续级配碎石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碎石粒径,应控制在5~20mm范围内,同时要对碎石的含泥量进行检测,使其为0.3%。对碎石的性能发挥还会产生影响的包括碎石的表观密度、硫酸钡含量和压碎值,因将三者分别控制为4.5kg/m2和88.6%和33%。

2.矿粉选择要点

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水泥会释放较大的水化热,因此需要在水泥材料中适当的添加其他材料,其中较为常用的为矿粉材料。在选择矿粉时,要把握以下要点:一是要选择磨细的矿渣粉,该种矿粉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同时将其与水泥接触时,能够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能够对氢氧化钙进行吸收,对于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而言意义重大。使用矿粉时,矿粉会发生烧灰效应,通过这一反应,混凝土的结构能够得以较高的填充与密实,并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以改善。对矿粉材料进行性能控制,应主要把控比表面积、流动度、活性指数等参数。

3.复合灰选择要点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中,也会使用到复合灰,常用的为粉煤灰。对粉煤灰的质量进行控制时,应关注其需水量指标、烧失量指标和细度模数。对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改善而言,应关注适当的添加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尤其要注重外加剂的合理选用,要尽量避免出现分层和离析现象。一般应重视外加剂的减水率与和易性,确保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

三、防辐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要点

1.混凝土浇筑技术

(1)浇筑前的准备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前,需要关注材料的准备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施

工时,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材料要提前做好试块,对其进行分组,并分别进行标准养护和自然养护,并对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密实度进行试压,在此基础上,实验室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基于连续浇筑的要求,工程人员要对砂石和水泥材料进行充足的储备。钢筋材料应确保绑扎完成且质量检验合格。浇筑前要确保科学搭设脚手架,且各种运输设备和浇筑设备准备得当。对于模板、钢筋和施工缝都要进行杂物清理和表面清理。此外,应确保对模板涂抹隔离剂,且埋设好测温探头。

(2)浇筑要点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需要遵循的工艺原则为分层浇筑、循环浇筑和连续浇筑。首先一定要严格遵循分段分层浇筑原则,对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分成两段进行浇筑,浇筑时要以一点为中心,并向周围展开,实现分层循环浇筑。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关注混凝土的上升态势,应使其均匀上升,同时要关注混凝土浇筑高差,严格的控制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要关注对钢筋位置和模板位置的保护,避免出现位移和变形现象。且针对模板,应关注模板处是否出现螺栓、拉线的松动以及是否出现模板胀模和漏浆现象等。其次,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控制好浇筑周期。第一层浇筑与第二层浇筑的时间为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2.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技术措施

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尽可能减少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用量。混凝土中掺加缓凝性减水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降低混凝土水灰比,以便混凝土接槎和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推迟温峰出现c.调整砂、石级配,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采取现场拌制,及时入模,减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停滞时间;水泥提前一周入库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砂石场地覆盖,避免阳光直射;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

3.混凝土振捣技术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常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振捣原则。且振捣时应逐点进行,且要确保均匀和不出现漏震。在对振动器进行移动时,要以振捣棒的作用半径对其进行移动间距控制,一般要小于作用半径的1.5倍,即30-40cm。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应确保振捣棒插入下层50mm,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两层间的接槎有效消除。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应控制振捣时间,一般为20s左右,同时应做好二次复振,进行二次复振的标准是混凝土表面泛浆,且一次振捣时长已经多于50min。

4.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和相应的养护。最主要的在于对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养护。要通过对温度的测量,了解各个部位混凝土的温度养护需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测温,并且要合理的埋设测温导线,通过使用精密的电子测温仪,获得精准的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和中心温度数据。在进行测温时,应关注测温节点,要以混凝土浇筑完成18小时后为初始测温时间,在前两天进行测温时,测温间隔为1次/1小时,在3~5天内,测温间隔为1次/3小时,过了6天后,则保持在1次/7小时即可,测温应保持两周。其次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保湿养护。可以选择对建筑进行顶板周围的砖墙或墙板的砌筑,并对其进行注水,实现蓄水养护。蓄水养护时长也为两周,同时应严格控制蓄水量,使其≤300mm。在保湿养护时,要做好模板浇水,使其湿润,以符合建筑湿度控制要求。

5.现场技术工作

隐蔽工程验收:基础底板钢筋及墙体钢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物资材料准备: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温控测量: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制考虑。对测温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前5天至少每4小时测温一次,第6~15天至少每8小时测一次,以后每12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内表温差小于10℃、表面与大气温差小于3℃时为止。

结束语

医院建筑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能够彻底分析出现问题的成因,并熟练掌握控制技术,借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刁宁.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天津建设科技,2018

[2]梅放,杨波.防辐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解析,四川建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