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诗琦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本文是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的教学设计,围绕如何构建目标课堂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

1.1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的内容。整节课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引导,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巩固上个知识点,同时为下一个问题的生成埋下伏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又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 CO 的物理性质。

2.掌握 CO 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并会用方程式表示;学会连接 CO 还原氧化铜装置,会设计 CO 还原 CuO 的实验步骤;

3.了解 CO 的毒性。

4.了解有关 CO 的安全知识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 CO2 的物理性质,结合课本学习 CO 的物理性质。

2.结合日常生活,观看视频描述 CO 燃烧现象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比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连接 CO 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并设计实验步骤。

3.图片展示 CO 中毒时人体的症状,知道 CO 中毒的原因和解毒的办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预防 CO 中毒。

4.资料展示 CO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结合 CO 的性质说出 CO 的用途;通过 CO 的性质总结其用途,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意识;辨析 C、CO、CO2 之间的相互转化,树立科学的变换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 CO2、C 的性质学习 CO 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生活中与 CO 相关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 CO 的用途,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1.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连接和实验步骤的设计

1.4教学过程

5efd747c3be69_html_8103f52609fdd074.png5efd747c3be69_html_2591746a6653e0f.png5efd747c3be69_html_5292d5b939ea53b1.png5efd747c3be69_html_850bcfda36a4d23c.png

2教学反思

2.1教学中成功的几个“点”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梳理好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通过对比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对比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全面参与,在师生互动中尊重学生,正面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分析、交流合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信心,感受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探究式教学方法,渗透了元素观和转换观,通过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1)结构合理,设计出“新”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对比分析”、“交流与展示”、“猜想与假设”、“设计与实验”等活动版块。每个活动以问题串联,主线清晰明了,层次清楚,流程顺畅, 首尾呼应。如:引课时通过视频提出碳父会将什么绝技教给一氧化碳呢?到最后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回顾一氧化碳学会了哪些绝技,首尾呼应。通过对比姐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对比学 习,衔接自然。对比木炭的化学性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易于接受也便于记忆。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环环相扣。

(2)实验科学,探究有“度”

本节课难点在于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实验现象的描述,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 不能在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是学生设计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步骤,按照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采用 Nobook 软件录制实验视频,让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教师事先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完成整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得出实验结论。

(3)活动丰富,难点“易”突破

本节课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本节课的难点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连接和实验步骤的设计。为了突破重点,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再用 Nobook 软件进行验证。如: 让一位同学描述他设计的实验步骤,该生认为先点燃酒精灯后通入一氧化碳。为了让其明白他的步骤是错误的,我采用 Nobook 展示先点燃酒精灯后通一氧化碳的后果,然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点燃酒精灯。其次,学生很难理解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一氧化碳。我先解释灼热的铜很

容易和氧气反应,为了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不能够拆装置,那应该怎么办

呢?有些同学认为应该停止加热,用 Nobook 展示先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正确的操作步骤显而易见了。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证明,让学生

明白自己的设计是有问题的,通过错误的操作让其明白期中的原因,便于学生接

受并记忆。在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找出原因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学生已知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启迪,

能力在递进中得到提升,体现了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通过碳父和他的两个女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情

景,并通过此故事将整个课堂串联起来,拉近了学生与一氧化碳之间的距离;二

是本节课采用对比、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推测一氧化碳的性

质,突出学生为主体,在不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结

构体系的建构;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意识到

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2 教学的不足、成因及对策

静下心来面对这节课,感觉也有些不足,较为明显的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而活动需要一定的基础和足够的时间做

保障。从学生表现来看,有些地方显的不太理想,学生间的层次不同,发展不够

平衡,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显得有点吃力。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描述不够准确,

有几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思考空间,导致本节课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时

间受到一些影响,实验的谈论不够充分。

二是,学生的思维太过于跳跃,不能够全部考虑到;一氧化碳和生活的很

多方面有联系,不能够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