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1
/ 2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与护理

吴丹

重庆市佑佑宝贝妇儿医院 40112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开始时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患儿入院时就开始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其病情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其病情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周。结论:在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入院时,便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护理、机体护理、检查护理等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治疗病程,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治;护理

0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不通畅或者开口受到堵塞而引起的鼓室内积液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有些孩子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早期诊治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14岁,平均年龄为(8.2±0.2)岁;对照组患儿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3-15岁,平均年龄为(8.5±0.4)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了改善患者中耳通气功能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的通畅:可用0.5%-1%麻黄素滴鼻或加地塞米松2.5-5mg合滴鼻,3-4次/d,每次每鼻滴入2-3滴,并指导患者家长滴鼻的方法。急性期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短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或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慢性者宜口服烟酸、维生素、654-2片等,并给家长讲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以便家长能配合治疗。经咽鼓管吹张使咽鼓管通畅,空气进入中耳腔引流积液,防止粘连,应用于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炎症恢复期和慢性患儿,此方法简单易行,无痛苦,一般患儿容易接受治疗。咽鼓管吹张的方法是:让患儿含水一口勿吞咽,将波氏球上的橄榄头插入患者的一侧鼻孔并捏闭另一侧前鼻孔,同时发口令让患儿在咽水的同时,操作者捏波氏球使气流进入咽鼓管,这样反复操作5-6次,连续治疗5d,一般患儿耳闷症状会逐渐缓解,减轻通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但应注意在挤压波氏球时不可用力过猛,有继发感染与咽部分泌物多及鼓膜有穿孔或穿孔可能者慎用。所有患儿在无菌操作下,将7-5#的针头从患儿的鼓膜下方刺入鼓室,将积液抽取出来,如果患儿的积液过于黏稠无法将其抽出,则需先注入0.1-0.2 mlα-糜蛋白酶混合液到患儿中耳内,每星期注射两次。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再结合激素与抗生素进行治疗,10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开始时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患儿入院时就开始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与内容为:

(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堵塞感,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患儿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困扰,特别是多数初发患儿症状不明显,往往很难引起家长的注意,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延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其次,由于患儿的病情反复发作,家长常常会在几家医院之间反复奔波,家长的心理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向其耐心的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其次,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亲切的话语与患儿进行沟通,帮助患儿正确认识疾病,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用药指导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儿掌握正确的滴鼻以及服药方法,并向其讲解短期使用激素的重要性。在教患儿正确滴鼻时,患儿取仰卧位,并将垫枕枕于患儿的肩下,使患儿的鼻腔在咽部之下,或将患儿的头部悬在床缘中,使其头部向后仰伸,保持鼻孔向上,避免药物流入咽部,每次在鼻孔中滴入2-3滴,并保持原有的姿势5 min之后起立。

(3)机体护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营养,避免感冒,进行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及老师对本病的认识。小儿的中耳免疫功能尚不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育逐渐成熟,这可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再者免疫力低下,患儿对感染缺乏抵抗力,由于小儿咽鼓管的解剖特点,短、直易受细菌感染,因此我们应指导患儿饮食合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检查护理。中耳炎患儿主要通过声导抗测试进行诊断,护理人员要在患儿进行测试之前了解患儿是否进行过声阻抗以及电测音检查,便于患儿进行确诊以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在患儿进行检查之前将其眼镜以及头饰类的物品摘除,并仔细检查患儿的耳道内是否有盯聆,如果发现存在,则要将其清除,其次,护理人员要事先告知患儿在检查过程中要避免清鼻、吞咽以及说话等工作,并要充分保持安静。

(5)经过保守治疗4周无效,患者听力损伤仍不能改善者,而且反复发作的分泌型中耳炎,纯音测听提示骨导听阂不改变者均应尽早实行鼓膜切开置管术,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滴耳、游泳。洗头、洗澡时必须用无菌棉球外堵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术耳腔,减少感染机率。置管期间不可自行挖耳,甩头或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中耳置管脱落。对分泌物堵塞管道者应及时就诊清除,保持引流通畅,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及时对症治疗,不可用力擤鼻,尤其双侧不可同时进行擤鼻,以免经咽鼓管逆行感染。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其病情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其病情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周。

3讨论

现阶段,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与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闷等,经过内镜检查可以见到鼓膜内呈现出浑浊以及内陷的状态,在某些时候还可以见到液平面。其次,病情的反复发作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大特点,单纯的手术以及药物治疗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手术后对患儿的护理不妥当也可能引发多种后遗症,因此对患儿进行有效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其病情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其病情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周。这说明在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入院时,便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护理、机体护理、检查护理等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治疗病程,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边艳芬.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7,22(1):36-37.

[2]卢润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8,26(2):518-520.

[3]秦卫红.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与护理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29(4):397-399.

[4]张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6,7(7):91-92.

[5]安明元,何植洲,冯智敏,等.舒适护理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术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