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ZYJ7 型液压道岔转换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日常养护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浅谈 ZYJ7 型液压道岔转换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日常养护重点

巩伟

朔黄铁路 河北肃宁 062350

摘要:随着重载铁路的不断发展,运量逐年攀升,做好对道岔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对于确保行车安全、保障运输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液压道岔常见故障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道岔养护工作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适合当前新维护标准、新检修程序的道岔养护重点与故障整治方法。

关键词: ZYJ7型液压道岔 养护重点 故障分析

1 引言

随着重载铁路运量的不断加大,对于铁路信号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重载铁路沿线站场使用的道岔已基本更换为ZYJ7型液压道岔,新的检修标准也在实践中日趋完善,因此本文在如何做好液压道岔日常养护与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方面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2 ZYJ7型液压道岔的常见故障

2.1 异物卡阻

故障分析:重载货运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时常会因为煤块、木块、道砟等异物引起道岔无法转换到位的故障,同时由于滑床板变形、尖轨拱腰、活接头太紧、尖轨肥边等问题,也会出现卡阻现象。

养护重点:在日常道岔巡视工作中,注意基本轨与斥离轨之间是否有影响道岔转换和密贴的杂物,并对道岔进行扳动确认。如果是其他原因,则需要联系工务部门进行调整,例如调直打磨滑床板、整治尖轨拱腰、打磨尖轨非作用边和基本轨作用边等。

2.2 外锁闭装置各组件别劲卡阻

故障分析:外锁闭装置常年裸露在外,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各部件由于安装不方正,滑动面润滑不良引起道岔转换阻力大,无法转换到位的故障较多。例如锁闭杆与锁闭框磨卡、锁钩与锁闭框磨卡、锁闭铁与锁闭框磨卡、表示杆与转辙机壳磨卡等。

  1. 检查外锁闭装置各部无破损裂纹,无变形,安装牢固方正。观察可动部分在转换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别劲、卡阻现象,润滑良好。

  2. 各牵引点和密贴检查部分的尖轨斥离位置与基本轨间动程和外锁闭装置的锁闭量定、反位两侧应均等,其不均等偏差不大于2mm。道岔开口符合要求时限位块与锁闭框间隙不大于3mm。两侧基本轨上锁闭框的安装孔前后偏差不大于5mm。

  3. 锁钩应动作平稳、灵活并与锁闭铁吻合良好,无别劲、卡阻现象,润滑良好。锁闭框下部两侧的限位螺丝钉应有效的插入锁闭杆两侧导向槽内,不松脱,不接触锁闭杆。

  4. 锁闭铁、锁钩与锁闭杆接触的摩擦面及运动范围内应保持清洁、油润、无锈蚀、无砂尘、无异物,动作灵活,无卡阻。

  5. 锁钩与连接锁钩的销轴轴向滑动良好。锁钩两侧以及锁钩与锁闭铁的滑动面无异常磨痕。

  6. 防护罩无破损,固定良好,开启灵活不卡阻,与杆件、锁钩不触碰、无磨卡。

  7. 轴孔、销子孔、摩擦滑动面等,应保持清洁、油润、无锈。

2.3 油路故障

故障分析:ZYJ7型道岔是利用油液的压力来传递能量,通过高压液体在管道、油缸中的流动来传递机械能,实现道岔的转换和锁闭。油路系统包括:油缸、油泵、溢流阀、单向阀、启动油缸、联轴器等。油路系统常见的故障有以下三种:(1)因油箱内缺油引起的电机转动油缸无动作。(2)因油路系统有气或惯性轮失效引起的油缸到位反弹断表示。(3)因油量流速调整不当造成的主付机动作不同步。

养护重点:虽然油路故障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是道岔因油路问题而出现的故障不易判断,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处理好。所以电务员工在日常检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油路无渗漏,油管接头连接良好,防护罩安装牢固、无破损。

  2. 油管无破损,外露部分及与槽钢进出口处防护措施良好,转角处弯曲半径不小于150mm,进出口端余量充足,列车通过时震动不受力,防护管槽基础稳固、固定良好,油管外层橡胶无较大龟裂。

  3. 电机、油泵间连轴器配合良好,转动时无卡阻、别劲,无过大噪声。

  4. 油箱油量应位于检查标尺上下限间,一般应达到3/4处。

  5. 动作压力不大于9.5MPa;溢油压力调整为不大于14MPa;溢流阀调整灵活,作用良好。

紧急处理:(1)油箱缺油应立即补充。

  1. 应急转换方法:首先松开溢流阀,同时用撬棍拨动主付机油缸,抬起滚轮实现内部解锁;用撬棍撬斥离轨使外锁解锁,使尖轨密贴,继续拨动斥离轨达到开口标准;撬主付机油缸使滚轮落下,实现内锁,接点闭合后室内扳动道岔到规定位置。

2.4 道岔卡口故障

故障分析:卡口故障是道岔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当道岔的锁闭(检查)柱因故落在锁闭(表示)杆上平面时,接点无法正常打入导致道岔失去表示,引起卡口故障。道岔卡口故障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1. 由于道岔锁闭杆、表示杆、锁钩等可动部分的固定螺丝松动引起卡口故障。

  2. 由于过车震动、温度变化导致道岔几何尺寸变动引起卡口故障。

  3. 由于尖轨和心轨爬行量大、表示杆动程变化引起的卡口故障。

  4. 由于表示杆在过车时横向或纵向旷动引起的卡口故障。

养护重点:防范道岔卡口故障需注意气候交替和气温变化,并且要加强与工务部门的协调沟通,电务人员在日常检修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各部螺丝紧固,螺杆应伸出螺母外,最少与螺母平,防松措施良好,开口销齐全、标准,劈开角度大于60°,两臂劈开角度应基本一致。

  2. 尖轨、心轨、基本轨的爬行窜动量不超过20mm。

  3. 各牵引点的锁闭杆、表示杆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心线的垂直偏差不大于10mm;锁闭杆、表示杆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不大于5mm。

  4. 表示杆销孔矿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销孔矿量应不大于1mm。

  5. 锁闭柱与锁闭杆缺口两侧间隙为2±0.5mm;检查柱与表示杆检查块缺口为4±1.5mm;锁闭杆(表示杆)缺口标记准确。

3 道岔的工电联整

道岔转撤部分结构复杂,是车、工、电共管的设备,病害整修需各专业尤其是工、电专业配合进行;同时这个部位的作业要求又比较严格,工电两个专业标准都符合才行。因此工、电只有配合协调好才能达到整修病害的目的。联整前,工、电要联合对道岔进行检查,找出各自超标项目、程度等,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共同把转撤部分的病害消灭掉,从而提高设备质量。

3.1 道岔的常见问题及危害

(1)尖轨与基本轨离缝的危害:①尖端离缝危及行车安全 ②竖切离缝影响电务调试及表示。

(2)尖轨侧弯的危害:①造成尖轨反弹 ②造成尖轨离缝 ③影响尖轨框架。

(3)尖轨拱腰的危害:①造成尖轨跳动 ②造成尖轨扳动不灵活犯卡。

(4)尖轨塌腰的危害:①造成尖轨翘头,甚至扳动不能就位②扳动受阻。

(5)爬行的危害:①造成拉杆偏斜 ②影响电务的表示 ③影响尖轨框架。

(6)曲折点位置不正确的危害:①造成尖轨尖离缝 ②轨距不易改动和保持 ③易造成方向不良。

(7)基本轨框架的危害:①影响轨距 ②影响尖轨框架。

3.2 道岔结合部病害查找基本方法

由于道岔设备的复杂性,一种道岔病害(表象)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原因造成,整治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尖轨翘头,可能有三种原因造成:尖轨尖端吊板(前吊)、尖轨跟端吊板(后吊)、中部太硬、扛起等;再如付机不密贴,可能有四种原因造成:顶铁顶死、刨切点框架大、轮缘槽间距大、调整不当等。造成病害的原因不同,采取的整治方法也各不相同,需要我们针对道岔的不同病害,认真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治方法,有的放矢、加以整治。

一看:观察道岔,远看近看相结合:直股看方向;曲股看圆顺,看曲基本轨是否呈抛物线状,尖轨(特别是第二牵引点处)是否密贴;顶铁是否起作用、是否顶死;密贴、缺口是否变化;尖轨的跳动状态;枕木的起伏状态等。

二听:列车通过时的震动声音,吊板、拱腰、扣件失效、螺栓松动等都有异声。

三测:工务方面,测轨距、开程、框架尺寸、轮缘槽宽度;电务方面,测动作电流、故障电流、密贴间隙是否存在假密贴;开程、空动余量。明确一点:转辙机动程=尖轨开程+空动余量+杆件、销孔旷动量。杆件、特别是工务第一连接杆旷动是造成空动余量不足的原因之一,日常整治中尤其要注意。

四试:2/4mm试验;定反位操纵时观察主付机动作的一致性;尖轨是否平行移动,防止蛇形移动。

4 结语

在重载铁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设备质量是全体铁路员工的共同奋斗目标,通过对液压道岔转换系统常见故障与养护重点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提升员工技术水平,压缩故障处理时间,保证道岔的稳定运转。但是道岔病害整治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创新,确保重载铁路的运输畅通。

参考文献:

  1. 太原电务器材厂.《ZYJ7型电液转辙机原理介绍》

  2. 铁路道岔参数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5ef987926081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