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分析

赵琪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8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步在提高,因此,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过去人们对于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导致我国大量的水土资源开发不够科学完善,导致我国较多的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河道可以较好地改善我国现在水资源的状况,保障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道建设;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进入施工领域,给施工建设越来越大的施展空间,但这就一并意味着,也对生态环境带来更多的问题。河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通过人类的发展的成就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通道建设,但由于河道建设的基础来源于自然环境、生态河道建设和发展,更接近自然环境,根据具体的环境特点进行渠道建设,保留自然特色和生态特色,把建设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相结合。

1河道治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河道设计不满足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工程河道设计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具体的河道设计中,通常缺少科学完善的设计计划,导致无法为整体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同时,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标准科学指导文献减少,相关的准则只是对整体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在具体的生态水利河道规划设计缺乏相应的指导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广各地的水利生态环境差别较大,同时相应的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设计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指导,因此对于我国一些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来说,相应的水利工程设计难以科学合理的进行。

1.2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破坏

很多中小河流都是穿越城镇、农村中心地带,沿河两岸周围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非常高,城乡和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群众环保意识差,大量的垃圾被扔进河道,污水直排河道,造成河道水体被严重污染,水质恶化,而河道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足,水生物数量下降,河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导致河底荒漠化。

1.3施工造成的生态问题

很多河道在设计之初就没有积极地对生态问题做好成熟的准备,存在将弯曲行进的河道改为条线状;又或者是为了满足防洪需求,在施工建设中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等材料,使护岸硬质化;最终施工完成后,这些看似没有任何破坏性的施工项目都会在一定程度内影响生态环境。首先是影响和阻碍了水陆的自然联结,破坏了河道内在的生态多样性,导致各类生物互通的环境被破坏,例如鱼类的产卵地消失,同时也降低了河水的自净力。其次是过度坚硬的河床及护岸,会导致河道的过水性下降,从而影响河水对周边地区的补水作用。因此,在建设河道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尽量保护原生态环境遭受最小的破坏,甚至是不破坏。

1.4周边环境造成的问题

目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往往重视河道建设而忽略了周边环境整治。如今乡村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水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同时农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处于立法执法的薄弱环节,导致农村污水量日渐升高。农村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和生活垃圾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超出想象,河流受到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往往会出现黑、臭现象。很多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养殖尾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严重破坏河道水生态。不断加大的污染量,扩大的污染范围,超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再循环。

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1优化生态河道设计方案

提高城市生态河道工程治理效果,必须着重优化生态河道设计方案,做好断面设计。目前,最常见的生态河道断面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双层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和复式断面。其中,双层断面立足于双层河道,明河下面与暗河相通,兼具排涝和泄洪的功能,而上层明河则具有营造水景观和净化空气,增加水分含量的功能。在设计双层断面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cm。同时,要为河道两岸种植绿色植物,设计休闲娱乐设施。梯形断面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组合相对简单,大多用于农村河道治理工作中。一般来讲,设计梯形断面能够完善水陆之间的生态系统,为两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要着重优化河道护岸管理体系,发挥各项护岸工作的职能,像生态护岸职能、水生植物恢复职能、生物填料职能和生物浮岛职能,这样既能够改善生态河道系统,净化水体,又可以营造独特、美丽的水景观,构建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共存的生态岛屿。

2.2注重自然方式,强化生态化整治

在进行河道整治时,要采取自然的、生态的修复方式,如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建造沿河两岸绿化带,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河道治理时,应遵循河流的自然演变规律,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形状,不易拆弯取直,形成河道干支流、深潭、浅滩、瀑布相间的合理格局,同时完善生态景观建设。

2.3注重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河道治理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结合区域经济定位,对河道进行有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整治。统筹城乡住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提升河道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宜居环境。

2.4科学合理的发挥生物作用的功能

在进行相应的河道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考虑到周围生物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因为一些特殊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河道出现水污染等现象,起到净化水资源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河道周围种植一些这类型的水生植物,通过这些植物吸收掉较多的营养成分,来降低河道的水含量可以保证一些微量元素能够快速循环为更多的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同时可以净化河道水资源。另一方面,对于相应的河道生态设计工作来说,要严格把控水生植物或者动物的数量,严格控制相应的浮游生物保障河道的生态环境。

2.5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生态建设的资金预算

生态河道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公益类型支出,完善的生态河道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造成多数建设单位难以在预算中增加对生态河道建设的投入。诚然,经济效益是需要考虑的,但生态建设是利于环境利于未来的重要理念,建设单位一定要转变思路,将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况且如今的生态材料的投入总成本也在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降低,建设单位完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资金管理,确保生态建设能够成为河道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2.6建造亲水性活动空间

河道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不会造成滞洪问题的情况之下,需要建设具备亲水性的活动空间,需要将水景与城市空间有效的融合起来,同时还需要加强河道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建设更具安全性、舒适性、情趣性的生态系统。比如,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来实施河道治理。实现河流、滨水的建设,还要融入湿地、绿化等方式,给人们提供更具生态性的休闲场所。

结束语

综合所述,建设生态型河道是城乡河道治理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城乡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既能发挥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又能恢复河道水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具有景观和休闲功能,有助于打造城乡宜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茅桁,谭兴根.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方案探析[J].建设与发展,2016(13):211.

[2]沈文华.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