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分析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曹永 马换珍 武文龙

瑞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 010040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数量与规模上均有较大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中常采用变形缝的建造来维护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而施工人员技术与工艺水平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变形缝建造质量的关键,但目前由于施工技术与监管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变形缝难以满足施工标准。本文主要从变形缝施工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变形缝的建造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的大量建造,人们更加关注工程质量,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而专业的工程人员将目光更多的投注到具体施工技术的运用之上。在变形缝的施工过程中,技术工艺是关键,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随着人们生活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工程人员就更加需要关注结构稳定性和房屋质量等建筑物基础性能的保障施工工作能够执行到位。

1变形缝的危害

在目前来看,变形缝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2个方面:第一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很多的建筑中,都会出现变形缝,既然是缝隙,就具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很多出现了变形缝的建筑,都会出现室内漏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并不明显,但是到了冬天,就会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温度,让房屋的温度急剧下降。在北方地区,如果变形缝出现在暖气附近,那么经过这种长时间的冷风吹动,很可能导致暖气出现炸裂的情况。这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非常的不利。第二是会导致危害的出现。变形缝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建筑本身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让建筑原本的安全性开始逐渐下降,当变形缝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墙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2变形缝的分类

2.1伸缩缝

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大量构件会因为当地气候的变化,温湿度也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建筑构件就会发生热胀冷缩而出现不同的变形,构件的承重能力会受到影响,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建筑物挑选合适的位置构造好垂直方向的缝隙,地面以上的部分,包括墙、楼板层和屋顶等关键部位要通过缝隙的设置分割开来,这样建筑物内的主要构件就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后就不会相互影响而产生更大的裂缝,防止伸缩现象的出现导致结构受损和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构件材质来选择各构件间距的大小,保障地面基础部分以上的各构件能够断开,要注意各构件之间所留的缝隙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将缝隙的宽度保持一致,缝隙内要填充一些用于缓冲或者充实的材料,比如油膏或者用于调节大小的塑料材质的材料,填充好材料后要做好缝隙的密封,一些部位要做好防水防渗处理。

2.2沉降缝

建筑工程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施工中就常会因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改变一些构件的架构位置,另外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同一建筑物的各个构件之间的高低位置相差过于悬殊,处在建筑物底层的构件要承载大量建筑构件的压力,上部结构的荷载和受到的作用力也是不均匀的,在不同性质的土层上建造的地基也会造成建筑物受到分布不均匀的荷载作用力后发生不规则沉降,为了防止这些现象发生就必须在一些容易形成开裂的结构或者部位之间预留设置构造缝隙,这就是沉降缝的由来。沉降缝将建筑物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各自形成一个系统,与伸缩缝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础部分也要设置和预留缝隙,使得各构件之间互不相连,形成使各部位完全断离的竖直缝,这种缝隙的宽度一般在三十至七十毫米的范围之内。沉降缝的设置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因为各部位受力不均而导致的不规则沉降,避免墙体或者基础部分发生大面积的结构性裂缝。一般情况下,同一建筑物在相邻的楼层之间,如果高度差相当于两层楼高,或者上下层的地面与屋顶等构件的高低位置相差在十米以上,此时就要预设好沉降缝,施工人员通常根据图纸和施工方案就会明确是否要设置沉降缝,其宽度的大致范围也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

2.3防震缝

通过设置防震缝,可以把具有不规则结构、复杂形体的建筑物分成具有规则结构、简单形体的建筑物。防震缝的设置目的是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防震缝高侧一般采取双柱、双墙建造模式,从基础面沿着全高进行设置。防震缝要将建筑物基础一直到建筑物顶面都断开,并且要从建筑物全高中贯穿。防震缝最小的缝隙尺寸要在50-100mm之间,两侧运用墙体把建筑物分为几个独立单元,独立单元间要保证结构刚度的均匀和体型的简单化。

3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梁模板施工技术

在铺设完成梁底模板之后,需把梁底模板固定起来,然后才能合理铺设变形缝的侧模板。一般需把两侧模板的位置准确设置,才能继续安装撑条,使模板能和撑条保持垂直,然后在撑条的位置上加设圆钉,这样能让撑条与模板间保持固定相连。模板撑条的设置需结合梁截面位置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撑条的间距,使间距维持在10~20cm左右,而梁截面需要保持为30cm×30cm×60cm。同时,为了保证模板刚度达标,需把撑条的间距保持在20cm左右。

3.2柱模板的施工技术

柱模板的施工中,首先要沿柱边线将除结构变形缝外的3侧模板铺设上,然后将变形缝模板铺设上,这时不需要实施加固。在矫正模板达到合适位置后,设置和安装撑条。设施与安装撑条的方法和梁模板施工相同。在设置完梁模板与柱模板之后,必须要实施矫正和加固,尤其要仔细检查撑条的设置与安装,在确保撑条牢固之后浇灌混凝土。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要先将钉进去的钉子拔除,之后将加固撑条等拆除,再将其他模板拆除,最后将变形缝模板拆除。

3.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一个重要组成,要依照要求实施每一个混凝土浇灌步骤,从而保证浇灌质量。在对建筑工程的墙和柱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同一位置墙和两柱进行浇灌时,要确保每测浇筑高度都不超过50cm,并且要采取交替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梁时,要先对变形缝一侧梁进行浇筑,之后再对另一侧梁实施浇筑。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两侧浇筑高度在20cm的范围之内。采取交替浇筑主要是为了把保证模板两侧受到均匀的力度,以免受力不均造成模板出现变形、位移等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中,都存在结构变形的情况,因此,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技术也成为了当前建筑工程团队常用的技术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来看,结构变形缝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结构变形缝,其处理的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上述内容,希望我国的建筑工程团队能够谨慎的参考,全面的提升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技术,更好地解决结构变形缝引发的问题,保证人们更好的生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结构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些情况都需要全面的注意,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想要更好的使用,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陆武.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8(9):190–191.

[2]田杰.略论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关键[J].大陆桥视野,2018(12):81–82.

[3]国玲,蔡成业.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解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271.

[4]王静.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解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18):79.

[5]国玲,蔡成业.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解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