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化创新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化创新建设研究

熊振华 班丽英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也必须顺应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创新高校党建路径。笔者结合多年党建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党建;信息化;创新建设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以其海量的信息和快速地分析定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大数据在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新促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高校党建新途径。

1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党建信息化的核心要素

1.1个性化

大数据技术具有量化、准确等优点。将其融合进“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理念,有利于对于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个人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各高校党组织的管理工作。其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具有层级多、党员结构复杂、党员数量多等特点,因此在过去的工作中往往缺乏足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个性化的服务制度。如果能够在现实工作流程中,合理对大数据技术进行运用,便可以大大提升综合查询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与准确度。

1.2精准化

大数据技术具有的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而针对具体需求,对不同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提取数据的能力,使其能够对党建工作中的管理决策、教育培训、支持服务等过程产生积极作用,进而方便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举例而言,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了解个人情况,以个体为单位准确把握其入党动机,实时了解党员队伍的组成,保证党员队伍的崇高性。

1.3动态化

大数据技术中具体的各项数据均来自于个体或组织的日常行动,其动态化和实时性的优点突出。在党建工作中使用动态的管理方法,实时对党建相关各项数据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便能够及时了解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进程。此举能够完善党建工作的监察和管理过程,有助于强化组织和个人居安思危的意识,从而对于目前可能存在的党建虚化、弱化情况进行改善和解决。举例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便可以实时掌握党员个体的思想状况和动态,从而便于党建工作的针对性进行。

2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1基础保障能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中,党建信息化复合人才数量较少。高校中普遍缺乏同时了解党建工作和大数据技术的全方位人才,使得部分高校内部的大数据技术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进程缺乏动力。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该方面的投入有限,导致该项工作的发展与建设后劲不足,部分项目名不副实。

2.2对新技术认识不深刻

部分高校负责党建的具体部门对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清晰的认知,认为此类技术还不能运用于日常工作中。部分高校则过于重视党建工作的内容,而忽视了对于数据层面的建设和发展。

2.3缺少整体统筹规划

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具体表现则是,高校缺乏对于党建信息化的长远规划,基层单位中党建工作与信息化相关部门缺乏沟通与合作。而主要负责高校内部党建工作的党委组织部,对于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相关业务和工作也没有明确的分工。部分高校虽建立起了本校的党建网站和论坛,但缺乏对其的管理和规划,并没有将其真正投入日常使用之中。其内容缺乏及时的更新,论坛上的互动也寥寥无几。

2.4过于固守传统思维

部分高校内负责党务工作的人员过于坚持传统思维,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重要性,依旧固守传统,沿袭一贯的做法。具体而言,部分党务工作者片面认为,党建工作信息化便是完成相关网站的建设,后续工作无需再费心,将新技术运用于日常工作的做法只是赶潮流的体现,并无实际意义。

3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党建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3.1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

要将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进高校党建的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发展高校党建等相关工作,便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与相关人才。具体分析可知,首先,高校的相关工作负责人需要抛弃固有的思维方式,转变自己的态度,给予党建工作信息化充分的重视,以此来逐步改变高校风气,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接受相关思想,掌握相关技术。次之,高校或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在党建工作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招徕人才,吸引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人才加入该项工作。最后,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大数据背景下党建工作团队的组成与建设。团队内部可以使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将新人的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老一辈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充分结合起来,以促成真正的信息化党建工作团队的形成。

3.2统筹安排,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内部党委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数据分析,进行统筹安排,全方位持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完善高校信息化党建工作体系。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综合考虑,设立长远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信息化党建工作体系的建立指引方向。另一方面,则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对眼下的工作进行安排和规划,以逐渐形成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党建工作体系。

3.3梳理采集,逐步健全数据中心

高校需要尽快设定党建数据的管理规范,对格式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为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共享等进程奠定基础。同时,高校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进而对个人进行约束和规范,以更好地完成党建数据的采集、录入以及更改等相关工作。高校应注意,从最为基础的数据着手,才能逐渐形成完备的数据中心。其具体措施为:首先,党务工作者对高校目前的消息和资源进行规整,从而完成本校的党建基本信息汇总工作。该过程中应着重对于党务系统的建设。其次,高校可使用云平台、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快数据采集速度和准确度,实时更新各类数据。最后,高校可以凭借微博、微信以及其他APP,对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

3.4打通融合,建立数据共享云平台

由于高校普遍存在繁多的业务系统,所以可以考虑建设多领域、多业务的共享平台。具体而言,可以将党建工作中的业务数据与高校其他业务的数据进行共享,成立一个共享数据、可承办各种业务的平台。从而使得党建工作与其他业务互利互惠,更好地进行服务。

3.5统一门户,提升党建辐射力

高校可使用的门户网站有微博、微信、移动APP等,此类微门户网站往往具有实时性、覆盖面较广、关注度高等特点。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党建门户,从而实时分析获取重要的信息,使党建工作过程更具亲和力。

3.6创新应用,提高党建的影响力

依据之前建立的数据信息库,高校党务工作负责的团队可以进一步开发智能化算法,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提取能力,从而对各方面的应用进行持续地更新。党建信息化一方面有助于党员与师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也可便于包括党员监督考核以及信息公开在内的各项党建工作。因此,高校应该持续推进,使得党建相关业务范围更广、信息更准确、效率更高,从而攻克实时管理流动党员的难题。除此之外,还可对党员干部的日常作风和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考量与分析,提高用人选人方面的准确性。进一步,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比如微电影、视频、音乐等,向人民宣扬主流积极的价值观,提升人民觉悟,或者介绍党员中的突出典型,使党员形象更加鲜明,使党务工作更加亲和,有助于改善党建活动过于形式化的现状。

3.7分析研判,科学进行预测监控

根据过去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管理,再比对个人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某些事件的走向和趋势进行预测。这方面可用于反腐反贪工作的进程中,有利于实现监督执法过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还能有效阻止某些贪污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就社会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也有利于加强高校内部党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

3.8加强管控,确保信息保密安全

包括全体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务必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促进信息安全管理。管理工作中应强调实时监控、责任到人,加强身份管控与安全管理;加强高校党建数据的保护措施,提升相关能力,阻止各种来源的数据破坏与窃取,切实保护党员、组织的隐私,保证党建数据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党建工作是重中之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应与时俱进,将大数据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与完善。虽然在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之初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终大数据会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喻瑜.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2]韩亚超.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