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3

艾灸疗法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

周文超 1 耿乃志 2 胡耀廷 1 冯赛赛 1 刘洋 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 艾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表明艾灸有良好的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对艾灸疗法在冠心病中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丰富临床中医治疗手段,并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艾灸; 冠心病; 研究现状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1]反映出的是以心系为主的五脏病证的共存,其病机是以虚证为基础,郁结、血瘀、痰浊等又相互兼挟、互为因果的一个动态演化过程。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凸显,[2]在此背景下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艾灸法具有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调节血脂等作用,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3]

  1. 艾灸疗法的温通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基础实验研究 艾灸疗法的基础研究多以大鼠及家兔造模,杜琳等[4]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电针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五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先分别电针或艾灸对内关穴进行预处理后造模,实验后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等数据,结果显示艾灸预处理内关穴能达到与缺血预适应相似的保护效应,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蒋文等[5]将4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及药物组,采用高脂饲养及免疫损伤法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后检测白兔的血脂四项、颈总动脉内膜等指标,造模10周后进行4周艾灸治疗,结论显示艾灸组与药物组均能通过调节相关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疗效相当。蔡海红等[6]观察了温和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脂水平和动脉形态的影响,发现温和灸能下调sCD40L的含量,下调CD40-CD40L的表达或许是艾灸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以上基础研究针对艾灸疗法的温通机制,为艾灸疗法在临床工作中发扬光大提供了依据。

1.2临床机制研究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病的基本病机是胸阳不振,[7]心脉瘀阻,阳虚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因此扶阳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治法之一。艾灸具有扶助阳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已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科室之中。

成兰等[8]通过对52例肿瘤患者加用艾灸疗法后发现,艾灸可明显减少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和G-CSF用量,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赵粹英等[9]为基本健康的老年人使用隔药饼灸,发现此举可使衰老积分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免疫功能得到增强,T淋巴细胞总数增加,CD4+ /CD8+ 比值恢复正常,NK细胞活性增强,IL-2合成分泌增加,血清中SIL-2R含量则下降。詹振吉等[10]通过对国内外大量艾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认为艾灸能够影响不同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等,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梁欢等[11]对68例EMT痛经患者采用温经养血膏联合艾灸治疗作为研究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血沉水平等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艾灸疗法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并明显减轻疼痛症状。高成娥[12]分析了66例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住院资料,发现艾灸膈俞穴可降低患者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还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整体有效率。古春清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艾灸督脉配合舌尖梅花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治疗后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口语能力和命名能力显著提高,全血黏度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还原黏度和血沉方程K指数均较前降低,提示艾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语言功能,降低NIHSS评分。陈仲杰等[14]采用辩证施灸观察了49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艾灸组选取主穴为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根据辩证分别加配穴,治疗全程为8周,每周3次,每穴采用艾条温和灸10min,西药组口服非诺贝特片100mg,日3次口服,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手段的疗效相当,但艾灸组治疗后肝功也得到改善。崔艳杰[15]等使用艾灸疗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发现相比于仅使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加用艾灸疗法后TG、TC的改善更明显,且治疗有效率由73.33%大幅提到93.33%。曾庆朗等[16]发现温和灸能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从而发挥抑制胃黏膜受损、促进胃黏膜修复的功能。张鼎等[17]的研究发现艾灸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颇佳,此疗效或与艾灸疗法可温补肾阳有关。白雅波[18]

在观察与护理了94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认为,艾灸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艾灸过程中患者可出现酸麻胀、蚁行感等热传导感,但随着时间延长,上述感觉消失后患者即赶到舒适且乐于接受。

2 艾灸疗法在冠心病中的临床研究

血脂异常是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整血脂是控制冠心病进展和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条件,临床上冠心病患者时常需服用他汀类等降脂药,时有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出现横纹肌溶解、肝肾功异常等表现。陈树利和张丽[19]在观察艾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中,将15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艾灸组、瑞舒伐他汀+艾灸组3组,治疗全程为2个月,实验前后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艾灸组相比前两组具有更强降低TG、TC、LDL-C的作用,三组升高HDL-C作用无显著差异;瑞舒伐他汀组与艾灸组总体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艾灸疗法既可补益阳气以补虚,又可温通散寒以疗实。修晟尧等[20]选取64例胸痹心痛病心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艾灸疗法加服附子理中汤,发现治疗组在缩短患者心绞痛持续的时间、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等方面更有优势。

3 思考与展望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阐述了灸法的起源,《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北方人居住在寒风凌冽,滴水成冰的寒冷天气中,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其饮食中多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脏腑寒甚则生满病,所以治疗当以温热为主,灸焫之法就此被发明。艾草具有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上述实验研究表明,艾灸疗法温阳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作用明显,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调整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对冠心病有明确疗效,对其他系统疾病亦有治疗作用。艾灸疗法是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绿色疗法,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不仅拥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亦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保健养生。然而临床上对艾灸疗法在冠心病中开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可参考和探究的资料不足:在疗效观察方面,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缺少艾灸疗法对冠心病各证型或艾灸不同穴位产生的治疗效果对比的详细研究。在未来的探索中,仍旧需要积极探索出适合冠心病患者的艾灸操作准则与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永刚,齐婧,钟伟,尚俊平.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探索[J].中医杂志,2015,56(17):1449-1452.

[2]罗亚敏.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8.

[3]张泽,陈民,吴文胜,张立,滑振,杨关林.基于Meta分析的艾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2):183-186.

[4]杜琳,谭成富,王超,章薇,唐雅妮,陈美琳,刘薇薇,李姣兰.电针、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44(01):31-36.

[5]蒋文. 艾灸对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降脂抗炎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蔡海红,王玲玲,姜劲峰,吴姗,蒋文.温和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CD40-CD40L轴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01):55-60.

[7]高嘉良,李军,王阶.“扶阳活血法”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3):550-552.

[8]成兰,徐国英.艾灸疗法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08):600.

[9]赵粹英,陈汉平,居贤水,吴恒举,丁菊英,施征,黎飒,洪娴,张英英,王虹英. 隔药饼灸延缓衰老的临床和免疫学机理研究[J]. 中国针灸,1998(01):5-8+4.

[10]詹振吉,王健.艾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03):449-452.

[11]梁欢,李玲,崔佑萍.艾灸辅助温经养血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效果及对PGF2α、OT水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2):2867-2870.

[12]高成娥.艾灸膈俞穴治疗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效果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07):26-27.

[13]古春青,武继涛.艾灸督脉配合舌尖梅花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1):3096-3099.

[14]陈仲杰,吴中朝,王京京,韩彬,庞莉,王文艳,焦玥,胡静,周劲草. 辨证施灸治疗高脂血症49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5,56(22):1935-1938.

[15]崔艳杰,崔培秀,耿连岐. 艾灸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6,34(08):169-171.

[16]曾庆朗,杨立志,曾庆明. 温和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其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中国康复,2010,25(03):225-226.

[17]张鼎,安军明,王夏,杨璇,安琪.艾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失禁严重指数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9,39(01):117-121.

[18]白雅波.艾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45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215.

[19]陈树利,张丽. 艾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2):69-70.

[20]修晟尧,李玉峰,董宝强,马铁明,富昱,杨智捷.艾灸和附子理中汤治疗心肾阳虚胸痹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05):68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