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3
/ 2

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分析

贾战超

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0201

摘要:目前,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公路工程建设当中,其摆脱了传统加固技术的种种局限之处,通过选择性能优良的材料,针对桥梁受力部分采取针对性加固措施,充分发挥出受力结构的作用,达到增强桥梁内部黏合的效果,且不受构件弧度影响,主要与桥梁承载水平、工程施工原材料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路桥施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概述

1.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定义与作用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指的是将带有防腐性能的预应力钢筋布置在桥梁的外部,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抵消桥梁工程部分外荷载引发的内力,可以提高桥梁工程的承载能力以及安全性,确保桥梁工程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在当前的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箱梁以及连续T构箱梁等工程中,对加固技术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施工人员将体外预应力钢筋在桥梁的横梁上进行固定处理,然后在跨间采用转向块适当调整预应力钢筋的角度。这样能够有效抵消桥梁产生的内力,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1.2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特点

与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应用特点。体外加固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路桥工程中体外预应力钢筋的处理方式相对灵活,可以根据桥梁的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钢筋进行适当处理,可以不用更换在桥梁箱体内的钢筋,也可以对钢筋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变成能够更换的体外钢筋。这种钢筋处理方式有利于施工人员开展维修作业以及加固作业,能够在很大限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其次,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过程中,在对旧桥进行加固处理时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因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公路桥梁架构的要求相对较小,施工也相对简便,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比较小。最后,在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在路桥工程施工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比较小,能够提高预应力钢筋的综合利用效率。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对体外预应力加工技术进行充分应用,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控制,能够在很大限度上提高路桥工程加固作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外部桥梁加固技术的主要结构原理

2.1预应力体系的组成

整个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体系由预应力锚具,桥梁体外索,锚固块,减震装置等部分组成。在进行体外索的张拉工作环节需要根据要求标准具体选择单孔千斤顶或者整体的千斤顶,单孔仪器通常适用于施工空间有效的环境下或者单孔分段工作的情况下,后者适用于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或者进行整体拉张的情况下。和一般的预应力锚固体系相比,应用这种系统的结构具有比较理想的安全性能以及可靠性能。

2.2结构原理

该技术能够有效延长桥梁路段的使用寿命以及耐久程度,对于损坏部分的修复性有很大提高。当前的预应力外部加固技术可以被分为粘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两个部分。本文将着重研究后者的工作方案。对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而言主要在桥梁的外部实施作用力对于梁体产生矩形力,有效减轻外部的荷载力,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预应力索在桥梁工作方的上面,这种应力索主要由多种钢筋线组合而成,因为结构比较坚固所以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尤其大跨度的混凝土桥梁建设工程中。

2.3具体工艺实施原则以及步骤

应用预应力外部加固技术的工作基础条件在于施工团队能够有效遵守之前制定施工方案的施工流程,通过混凝土块进行工作。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需要着重观察那些表面不整齐甚至粗糙的情况,并且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打磨处理,这样才能够方便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在打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废渣材料,这些废料不仅会影响施工的周围环境,同时还会干扰后续的施工,因此需要工作人员一边进行打磨一边进行处理,接着再用钻孔机对于之前的产生各种不匹配的参数数据进行修订,采用剪切或者修补的工作方式,最后采用集体清扫的方式对于底部的基础槽位进行清理,然后一个整洁的混凝土浇筑基础模板也就形成了。

展开预应力加固施工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也就是前期的放样定位工作,这一工作将会直接决定整体施工效果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首先第一种情况就是对于滑板垫块和锚固底座进行放置的样本技术,该技术在实施的时候需要技术人员按照之前的计划将目标物投放到垫块以及梁底指定位置,并且用投影做好这两个部分的标记工作,最后对于垫块形成的图案进行手工或者电脑绘制,绘图责任人员负责在不同孔洞的位置用标记注明,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际施工的精确度。同时还应该注意对于锚固定点的定位工作,在施工中对于纵桥以及桥梁的端点进行固定点位测量。如果桥梁的固定点位处于两个不同端点,此时桥梁底部的和地面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因此这种测量的方式需要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并且做好锚固定点位的定位工作,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在保护内部钢筋结构的基础前提下通过应用放样点位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桥梁建设工作的质量。

外部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施工团队内部的组成特点遵守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在放样点位的位置确定工作中,监理应该保证滑板垫块位置和放样定位的质量保持相当程度一致,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事先利用锚固定点位的投影去确定中心位置,或者可以对于下面侧方位的面积进行标记,将滑块垫板的平面图像勾画出来,再去测量垂直距离。整个工作环节需要更加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于桥梁顶端以及中心腹部中的钢筋位置以及质量进行加强管理,对于中心位置钢筋的摆放应该适当调整铺设位置,尽量避开受力点。

最后在进行这些结构的安装工作环节,首先为了确保工作的安全性以及质量应该首先对于安装锚具的质量以及精确度进行检查和调整,对于粗螺母以及需要拧的部位应该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其次对于斜筋的施工环节,这个部位主要部件为钢筋和斜杆,因为需要确保滑块能够有效固定,防止出现无端移动的情况,然后确保之后再去进行固定点位的加固工作。其次做好以上的检测以及固定工作之后,将滑块定在临时搭建的垫板之上,在穿钢筋的时候保证长度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上面的螺母应该确保不会产生松动的情况,还应该保证下面安装工序的完备。同时还不能够忽视拉筋工序,这个步骤一般分为梁顶上来以及底部下拉,这项工序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梁体的上方和底部不能够进行同步工作,一个梁体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出现断裂的情况,但是对于一根梁间而言就应该进行同步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拉筋的长度。

加固技术中涉及到压浆环节时,需要事先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测验工作,以备能够确保压降的实际密度不会和预期相差太多,如果能够控制压浆的密度也就能够确保拉张工作可以在一天之内就完成,锚固方面的需求也就可以被极大程度上满足,做好该项实验工作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压浆的控制力,保证建筑受力是均匀的。

总之,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全面提升公路桥梁使用性能的关键,可主动改变结构应力状况,增强整体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工程人员需立足于施工实况,灵活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提升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少林. 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9(13):94-95.

[2]吴越. 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2019(1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