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出血 2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剖宫产产后出血 2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探索

姜涛 李薇薇 李淑英 何花 于明明 孙畅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剖宫产产妇26例为研究对象,产妇就诊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均采用针对性护理。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治愈率。结果:26例剖宫产产妇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者14例,占比53.85%,明显高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p<0.05);2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临床治愈25例,临床治愈率96.15%,明显高于无效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过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针对性护理;产后出血;因素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1],属于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该病病情严重,易导致产褥期感染、失血性休克[2],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临床主要通过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3]。因此明确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加快病情好转,提高疗效。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26例剖宫产产妇的治疗资料,总结2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评价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剖宫产产妇26例为研究对象,产妇就诊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指征,并采用剖宫产进行分娩;(2)确诊为产后出血;(3)伴随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4)产妇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者;(2)治疗依从性差。26例剖宫产产妇,25岁到31岁,平均(28.78±1.24)岁。

1.2方法

明确26例剖宫产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后,均采用针对性护理。(1)强化产前检查。在剖宫产手术进行前,临床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进行各项检查,对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和高危因素进行有效评估,提高风险意识,并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准备。(2)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产妇的内心状况,增强耐心和护理服务意识,给予产妇精神上的支持,减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产妇保持平稳、健康的心态。(3)剖宫产围术期护理。术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切口长度、位置,并合理应用缩宫素,观察胎盘完整性,采用子宫按摩和背带式缝合进行有效止血,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补充血容量,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1.3 评价指标

(1)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

(2)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临床治愈率。临床治愈判定指标:产妇出血停止,血常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

1.4数据分析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 ± SD)的形式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

26例剖宫产产妇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者14例,占比53.85%,明显高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p<0.05)。见表1。

表1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妇

(例)

所占比例

(%)

子宫收缩乏力

14

53.85ab

胎盘因素

7

26.92

凝血功能障碍

5

19.03

注:a代表子宫收缩乏力与胎盘因素比较,p<0.05;b代表子宫收缩乏力与凝血功能障碍比较,p<0.05。

2.2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临床治愈率

2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临床治愈25例,临床治愈率96.15%,明显高于无效率(p<0.05)。见表2。

表2回顾性分析26例剖宫产产妇临床治愈率

评价指标

产妇(例)

所占比例(%)

X2

P值

治愈

25

96.15

44.3077

0.0000

无效

1

3.8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剖宫产产后出血病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造成产褥期感染、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4],增加死亡的发生概率,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

鉴于剖宫产产妇情绪不够稳定,常规的护理措施并不能够满足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需求[5]。因此,有必要是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以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率。具体问言,一方面,通过强化产前护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护理,促使产妇心态平稳,避免过度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加重产后出血病情;其三,通过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的治疗,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显示26例剖宫产产妇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概率最高,其次为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因素;临床治愈率96.15%,明显高于无效率(p<0.05)。证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子宫收缩乏力的剖宫产产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怡琼,曾爱红,毛丽萍.云南省金平县138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5):28-30.

[2]王艳玲.产前强化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93-2094.

[3]徐杨,庞昭雁,陈延亭,王兆年,李林亚,陈晓蕊,赵菁.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10):1297-1298-1299-1300-1301-1302.

[4]白伊.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2):179-180.

[5]李晓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5):75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