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王睿智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城市河道的治理对城市的经济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现阶段,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河道的水源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一定要不断地加快完善水环境治理的步伐,保证人们的健康。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对于河道环境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取得的成就较为显著,但并未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所以,对城市河道进行全面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目标。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

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1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存在的问题

1.1水质情况不容乐观

现阶段,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环境自身的价值,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根据相关的统计,近年来,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的水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90%,而且将近1/3的城市有着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地下水资源是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其遭到污染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质的恶化以及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河道整治的一项难题。

1.2河道淤积情况严重

我国城市河道淤积情况较为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保护,弱化了对城市居民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一些滨河居民将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倾倒在居民区的排水沟渠内,雨水带着大量的垃圾和废碎进入城市河道,导致城市河道存在大量漂浮物;此外,一些临近河道的工程将工业生产形成的废水引入城市河道中,造成河道水质的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河道内生态物种发展失衡,水藻在河道内大量繁殖,造成河道水流速度减慢,进而产生大量泥沙沉积。而河道淤积严重也改变了原有的水环境,给自然生态带来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1.3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

我国城市河道存在的生态问题并非单一现象,而是与各种水环境恶化现象并存,相互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国市环境污染来源较为复杂,由于我国曾大力发展经济,忽视了对工业废水和废气危害性的考量,城市规划中缺少科学性,缺乏对工业生产“三废”回收处理环节的管控;其次,我国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处于半减期化学药品通过雨水搬运作用进入到城市河流,造成水质恶化;此外,由于城市附属设施不完善,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存放散乱,生活污水排放缺少规划,通过雨水形成的搬运作用,最终汇入城市河道。可见,我国水环境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2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策略

2.1控源截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日渐不足,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现象。控源截污为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截污。截污纳管是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泵房或调蓄池,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2.2构建水下森林

对于城市的河道水环境而言,沉水植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从生态环境的来看,便能发现,其既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生态环境平衡的关键。因此,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角度来看,治理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致力于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下森林”而在对沉水植物培植的时候,治理人员应该对当前环境进行充分考量,尤其是要对光照、营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考量,并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当前河道水环境的沉水植物,从而达到构建“水下森林”的目的,继而完成对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2.3微生物降解河流底泥技术

河道水环境的治理顾名思义,其根本就在于重新构造生态系统。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于维系亦或是增强水资源自身的净化能力。所以,驯养一些食藻类的虫体,将有助于控制藻类的生长,并使河道水体的透明度得到极大的提高。除了此点外,培植食藻的虫体,还能有效的消除河道水源中的污染,并使水源中的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而对于“水下森林”的构建而言,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的食藻虫体都是由自然环境中获取的,所以,在选择食藻虫体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虫体的特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河道环境,选择培植的食藻虫体,从而达到对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食藻虫体的培植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

2.4人工湿地的运用

人工湿地有不同的类型,以受污染水体划分,最为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是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也被称为自由水面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具有类似性,有较多的底泥,水面暴露在大气中。污水一般在人工湿地的表层流动,水位介于0.1~0.6m,相对较浅,使得污水中多数有机物的去除是通过人工湿地中生长在水下的植物茎杆生物膜完成。表面流人工湿地操作相对简单,运行费用低,但是水力负荷偏低,污水净化效果不足。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由单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床体以防水层为主,填充由砾石和土壤构成的基质,表层土壤栽种耐水性较强的植物。污水或污泥从湿地填料床流过,会在填料表面不断渗流,借助填料表面生物膜、植物根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效果。此外,地表下流动的水流保温性较好,在对污水或污泥处理时,并不会过度受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因而此种人工湿地是当前最为常用的。

2.5河道的综合整治

河道的整治是河道水环境整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在河道综合整治的第一阶段,施工单位应该采用物理的方式,清除河道淤泥并疏通河道,并对河流两岸的堤坝等进行加强,从而为日后河流的宽度与深度提供保障。接下来,在确保河道科学性综合整治的前提下,应该致力于突出整个河道的观赏价值。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观赏价值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河道同周边环境的统一,并在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以河道水环境的治理为首要任务,尽量避免此过程变为“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样式。

2.6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河道管理有联系的部门有很多,甚至在这中间还存在着职责交叉以及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便使得河道的管理的管理,很难形成具有系统性特质的长效化管理模式。因此,在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整治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尝试构建长效化的管理模式,并在这过程中,改变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状。而后在以此为基础,实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系统化管理,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式治理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是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河道破坏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进行河道治理时一定要从生态角度出发,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当前,河道治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治理还不够完善,为此,需要相关人员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进而保障城市的河道环境,推动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锦辉.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方案分析[J].中国水运,2019(07):108-109.

[2]凌尚.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7(28):99-100.

[3]李言亮,郭丹萍,徐鹏飞,沈芝莹,王海波.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2(05):102-104.

[4]刘鹏.探讨城市区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