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

徐炳连

广西驰步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众所周知,矿山开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从很久以前到现在,国家都有专业人员来对矿山进行开采,而这些长久且大量的人类活动致使矿山的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类似地面塌陷等其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好国家的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努力。地质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个长久的时间里,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恢复和保护时,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要预先做好防护,并对发生的灾害实行整治,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能够使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关键词: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修复对策

引言

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地质灾害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性,因而为了有效、合理的开采矿山资源,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各项工作的规范性监督,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最大限度地修复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地方经济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

处于矿山开发状态的地质环境,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更受人为地质活动的影响,因为有着人为地质活动的参与,使得矿山地质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矿山地质环境具有多重属性,包括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范围比较广阔的地质环境更加有利于矿产行业的正常生产,恶劣环境或者脆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对矿产的开采。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矿产资源开发区都处于脆化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矿产开采,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比如山体滑坡、斜体崩塌、泥石流等原生灾害,所以在开采之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和防护措施。人为过于频繁的地质活动会影响矿山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矿山资源的开采具有大规模、高强度的特点,受地质作用力影响,生态系统就很难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人为地质活动是加剧矿山地质灾害频繁的“催化剂”。

2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

2.1自然地质的变化和作用

其实地质环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方在运动着,这些运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影响。大多数的灾害还是人为破坏了地质环境,才致使各种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以地面塌陷为例,因为人为开采矿山,出现了数量较多的矿井,再加上地下的不断活动,而造成地面塌陷的灾害发生。天然的地质运动人类无法改变,所以人类要保护好地质环境,致使这种天然的活动尽量减少造成灾害发生。

2.2大量的人类活动

矿山中有大量的矿,而矿又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能源,国家有专业的团队在矿山中开采矿,挖了大量的矿井,改变了地表的形态,这种大量的人类活动把矿山的地质环境破坏了,这种情况下,加上一些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状况,使得矿山的地质灾害频繁的发生。人类开采矿后,虽说把土地复原了,但土地已经变得松散,不可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这样就更容易发生灾害,如果再遇到暴雨这种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天气,还会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有多大的影响。

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3.1多部门联合建立监测体系

矿山资源的开采涉及各个单位企业的利益,其利益链较为复杂,在开采之前,要协调好各个单位企业的利益分配,因为涉及的单位企业较多,所以可以通过系统化管理方式对矿山环境进行检测,政府为主要牵头人,综合国土、林业、安监等多个部门职能,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机构,赋予该机构合法的环境保护权,主要维护矿山开采期间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平衡性的前提下保证矿区开采的安全性。该机构的设立对整个矿区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科学治理矿区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矿区开采效率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采用多样化措施进行管理,不定期抽查检测矿区地下水或者土壤的环境指标,判断其环境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发现污染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源头上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3.2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每一个矿山都需要按照相关的开采标准进行,不能为满足一己之私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破坏,杜绝随意开采、过度开采。开采过程中坡高、坡角的设计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对新出现的具危险性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及时进行治理。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摆放,或者是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在对环境恢复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已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实时汇报相关的情况,同时对正在开采过程中的矿区也需要进行实时监控检测,随时对危险区域进行防护。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开展土地复垦工程。在道路两侧、矸石堆及工业场地内,本着保护、美化环境的原则,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工程。

3.3加强矿山开采控制及采后治理

矿山地质灾害有很多种,每种灾害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要想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护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进行预防,开采的时候,合理规划每一个环节,保证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矿产资源开采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地质地貌的勘探、开采方案的制定以及开采后的修复治理措施。矿山开采完之后,就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问题,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修复,比如失稳边坡治理、固体废料综合利用、回填矿坑、清理矿渣和煤矸石堆,或将煤矸石用于修路及加工成各类建筑材料,塌陷区复垦利用等,这些方式的对环境的修复效果较为理想。在处理落石、碎石、崩塌等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时,把个人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发现有二次坍塌的可能,及时撤离,事后再采取合适的办法进行解决,一定要防止意外事故的二次发生。相关管理单位要做好部门职能工作,加强对矿区的巡视力度,检查其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规范化管理矿区开采流程,杜绝人为失误,采矿剥离的土皮要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不能随意乱发。提高坑道的支撑力度,合理优化其支撑框架,防止坍塌情况的出现,矿区内如果存在积水,可以采用合理疏通的方式,将积水引入地表渗透力较强的区域,或者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结语

总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我们国家已经做了很多,但这些远远不够,为了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要总结以往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其他国家治理地质灾害方面的先进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为其做贡献。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尽最大的努力搞好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朱明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8).

[2]汪民.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6(12):13-17.

[3]叶飞,段雅栩,刘顺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02(09):50-51.

[4]张焕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解读[J].低碳世界,2019,9(06):100-101.

[5]王蒙.矿山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07):117-118.

[6]刘昭竑,张箭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19(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