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善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善变”

宋凤庭

湖北省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当班主任真累”......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抱怨。纵观我的班主任生涯,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的形形色色的学生群体。我是有经验的,因我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繁琐的班务。但我深知教育并不是一个问题的简单重复,于是我们应及时调整心态,在经验之外的土地上,积极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关键词:德育工作 转变

梁启超说过,“世事万物,变则通,通则久”。德育工作者都要学会“求变”且要“善变”,而且要因时因势因人而变,“不变”的是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永恒“不变”的爱。下面我就办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育者要因时转变教育观念

2010年的秋天我开始接手一届高一新生,全班65个学生当中有37个择校生,2个复读生,4个转校生,至少有8个在暑假衔接补习期间让学校领导头疼的问题学生分在了我的班上...... 这群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做生意的占了大部分。父母忙于生意而只是一味在金钱上给于满足,家庭教育放松,疏于管教,亲情淡薄,家长的要求也较低。绝大多数都抱着混毕业证的念头,加上基础差破罐子破摔,一泄千里。班级管理的难度之大,迟到、早退、旷课之风盛行,学生上课睡觉、讲话、唱歌、起哄逗闹、顶撞威胁老师的事件时有发生,抽烟,接打手机,翻墙越室偷抢成风,上网成瘾,抽烟酗酒,成立帮派,带凶器,男女生交往越界,从不交作业......任课教师谈起这些孩子就喊头痛。

头疼归头疼,让这群另类的孩子成人成才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而不能让这群孩子过早的流入社会增加社会的负担。很快我制定了“勤跟班”“情感转化”和“从严治班”的思路。狠抓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班规校纪教育和前途教育。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难处,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处。

借新生入学军训,主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入手,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从文明仪表、行为举止、时间观念、生活自理能力、集体荣誉观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会服从管理履行职责,使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顺利完成学业。严格按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制度》和部队的《内务条令》要求进行训练,每日检查评比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进步情况。要求学生熟记并使用文明日常用语,练习文明的礼节,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做到处理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文明和谐。明白什么是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让学生明白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利用正当途径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个人生活卫生,通过个人和个人比,小组与小组比,集体和集体比的竞赛手段和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内务质量,形成统一管理的局面。另外,我非常重视班委会的组建。军训期间我在教官的帮助下开展民主竞选,提名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考察,这期间尽量让有才能的同学崭露头角,让有特长的同学也有发挥才能的空间,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通过和他班同学之间的竞赛,拉歌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教育者要因时转换角色

针对学生缺乏自信,消极自卑的现状,我一个个找他们谈话,每天都给他们讲学长学姐们成功的案例,甚至请已毕业的学生回校或是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给他们作专题讲座。就这样用鲜活的实力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同时联系科任老师想对策,在促转化方面达成一致,共同激励,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而这个措施我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

针对学生乱消费,爱慕虚荣现象,我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每晚讲评我都组织学生学习,讲和父母的故事,谈感受,体会父母的艰辛,社会责任,老师的苦心。每晚的讲评都成了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每每讲起自己的故事,学生都回泪雨滂沱,那份真情听者都会为之动容。整整坚持了一个月,教室的垃圾桶变干净了,没了吃零食乱丢乱扔的现象。家长也反映学生回家变勤快了,和家长的交流也多了。我也会让一些学生谈自己暑假兼职的历程,人间的冷暖,人情世故,求职的艰辛,工作的繁琐,学历的差距,自己的处理方式,领到第一份工资的喜悦......这种交流是最直接的,远胜于老师循循善诱所带来的效果。看着低着头若有所思的学生你会发现转变你的思维,转变你的教育方式会有如此意外的收获.

同时加强班规校纪的学习,每晚讲评坚持读、讲时事,发表评论,遇到不良风气开展班团活动,集体讨论,针砭时弊,积极对策,并及时给触碰者以坚决的教育和惩罚,事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我每天坚持找一两位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鼓励他,帮他找到学习的对策,同时又跟踪督导落实。每天课间不定时到教室巡视,借各种机会和他们打成一片,交心谈心。学生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运动会、艺术节我都会亲临现场,有时也会亲自参加。当我为学生加油嗓子嘶哑时学生送上开水、咽喉片时,当我为了学生的利益奋力力争时,学生会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老师是关心他们的......2013年他们顺利的毕业了,是学校里唯一完成教育局下达高考指标的班级。毕业时,春节时,五一时我都应邀参加了他们的同学聚会,我每天都会在网上收到学生的问候,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有时女生也会跟我说一些悄悄话,甚至恋爱也会征求我的意见。我生日时他们齐聚一起,当他们为我唱响那首<<感谢>>的歌时我不禁泪流满面,那份真诚,那份厚重的情感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与成功。

结束语:

创造学的研究认为,凡是正常的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教育的条件下,就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教师创新教法,更新教育理念,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自己,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者要“求变”还要“善变”。

参考文献:

[1]友桑措姆.转变教育观念改善育人模式[J].人文之友,2018,(10):127. DOI:10.3969/j.issn.2096-4684.2018.10.117.

[2]林媛.论德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课程能力的转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19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