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习为中心,共建学习共同体——初中语文课堂共同体的构建微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重视学习为中心,共建学习共同体——初中语文课堂共同体的构建微探

杜汉清

河南省鹤壁市第七中学 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是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和汉语实践技能,并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多地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活动。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共同体构建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共同体;构建方法;教学策略

前言:初中语文课最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师生努力使每一课的知识教学最大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是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和实践语言技能,并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多地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活动,以建立课堂社区和奋斗精神。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共同体构建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重视文化,构建学习共同体

个人阅读经验丰富了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如果您想建立一个班级阅读社区,那么您就不会忽略阅读教学的这一功能,并且在普通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组织文化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而轻松的阅读和交流空间。

例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扩展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文化沙龙活动,主题是“我眼中的刘姥姥”,以使学生整理他们的阅读观念,收集并展示相关的视听作品。图片分组交流和自由讨论,或利用想象力进行创意表演。通过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原始书《红楼梦》,作者对刘姥姥、王熙凤、老太君等任务的性格特征提出思考,比较和优化个人观点时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共同的解释和分享给人以无尽的阅读乐趣。

二、创设主题,构建阅读共同体

教师应仔细选择合适的主题和经典文章模板,并安排阅读和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适当数量的在线阅读小组,并分组协作以收集相关文档和视听材料以进行在线探索。然后,小组成员的代表将在指定的网络交流区域中显示查询结果,分享查询经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欲望的热情。

可以将同一主题用作不同作者的主题。例如,在“书写华美的人生乐章”的主题单元中,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和《伤仲永》这三个课程为例。要求学生学习主要主题,材料选择,表演哲学,语言特征和灵感。疑问,类似文章和小组讨论的其他方面,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学习中的交流和共享。另一个是“慢慢走,欣赏啊”主题。从戴望舒的“雨巷情结”和徐志摩的“康桥之恋”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现代诗歌的意境,诗歌和节奏的美。也可以将主题与体裁结构相结合。又如,在一个主题为“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单元中,动员学生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和其他文章中研究他们的奇妙创意和三维立体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意见。绝不能根据教师的统一标准来规范和否定学生的个人观点,并压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读促写,构建合作共同体

如果阅读过程是知识输入过程,那么写作过程就是知识输出过程。无输入的输出为空,无输出的输入无效。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不妨打破知识之间的人为限制,建立一个合作的阅读与写作社区。写作过程是在一定的中文基础知识的支持下进行的个性化表达过程。只有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知识,学生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阅读在写作中的主导作用,并检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当在开展与“父母之爱”相关的专题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我最亲近的人”为主题开展写作,充分体现真实情感,以及对情感和人物的细节描写,学生就能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回味《背影》、《我的母亲》等一些对于父母在形象等方面的生动刻画以及描写,同样的也会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另外,教师开可以通过读后感、读书笔记以及周记等自由的创作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当中,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帮助学生发现写作角度,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结语:综上所述,建设初中语文课堂共同体,可以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环境,改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和学校教学的优势,唤醒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学生参加汉语阅读活动的过程,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创造相互阅读、相互促进的互读环境,使每个初中生都能在这种环境下自由学习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袁婷.课题研究共同体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基于审辩式思维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08):86-88.

[2]陈小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习共同体深度阅读课堂构建——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11-13.

[3]潘伟斌.从共生走向共荣——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专语文教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130-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