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会意识字的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小学低年级会意识字的教学研究

朱 慧 1 朱淑娟 2

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小学 476600 双桥乡刘楼小学 476600

【摘 要】会意字是汉字的一种类型,其产生是汉字发展的转折,其发展是汉字发展的缩影,其衰落是汉字发展的趋势。研究会意字,对汉字字形、汉字发展规律、词汇与语法、传统文化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略收集了相关会意字研究成果,就各学者对会意字各方面的研究略作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

历代学者围绕《说文解字》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关于《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的着述堪称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涉及各个方面。综观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约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会意字系统研究,主要是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关于会意字结构和功能研究。有学者用复合词、片语的意义关系阐释会字,认为两者在构成机制、表义方式、表义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苏新春的《论会意字与复合词的共同生成机制》(《暨南学报》1994.4)关于会意字特殊类型的研究有王海平《〈说文〉三合同文会意字小考》(《语文学刊》2003.2)、黄宇鸿《〈说文〉叠体字的构形与意象思维》(《古汉语研究》2004.1)。《说文解字》构成方式和构形理据研究。如程建红的《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关于会意字所反映的特定的文化特征。王作新在他的专着《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出版社1999)中论述了会意字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映。会意字研究纷繁类杂,涉及面广,程度较深,但为什么仍要研究会意字呢?

  第一,从汉字字形来看,会意字字形在汉字字形中结构复杂、部件丰富、组合多样,研究会意字对研究汉字字形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www.11665.Com第二,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背后,潜在的规律——“简化与音化”在起作用。第三,会意字是人类思维从直观到抽象转变的标志。第四,汉字记录汉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概念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研究会意字,对研究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促进。

  近年来《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研究范围广泛、静态研究相对较多。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取得了重要成果。

  1、关于会意字的定义

  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中首次提出了“会意字”的概念:“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753页),这里 的“会意”名称是传统“六书”体系中的“会意”。

  许氏的定义比较简洁质朴,以“合”字释“会意”之“会”字,后人多在此基础上阐发其说。徐楷、郑樵、戴侗、段玉裁、杨树达、裘锡圭、石定果等人均以“合”、“会合”或相近的意思解释“会意”之“会”,这是其共同点。而对于许氏释语“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各家理解则在大同之中又有小异。

  南唐徐楷:“会意者,人事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疑义 卷三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331页)他不但明言“会意”所表为“人事”,而且指出会意字的表词特点为“虚’,是为了济象形、指事之穷而从“义”的角度来创造。

  宋代张有:“会意者,或合其体兼乎义,或反其文而取乎意,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者也。”(赵宦光,《六书长笺》卷四,第434页)张有所说的会意除了前人公认的“合体”会意外,还有一种“反其文而取乎意”的“独体”会意,这是宋代开始产生的一种新说。两种会意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它们的理解都需要“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也就是它们的意义表达不是像象形字那样通过客观物象直接表达的,而是需要人的主观认知参与其中,通过思考才能“悟”出来。

  徐楷和张有都主会意字之“意”而次其形,但是会意字的形体组合成分还是很重要的。

  南宋郑樵:“会意,字也,文合而成字。文有子母,母主义,子主声,一子一母为谐声。谐声者,一体主义,一体主声。会意者,二体俱主义,合而成字也。其别有二,有同母之合,有异母之合,其主义则一也。(《通志·六书略第二》,中华书局,2009,第126页)

  元代杨桓:“会意者,写天地万物变动之意,使人观之而自晓自会也。然意因形而生,故意不能独见,必假其形之变而意见焉。盖形,体也;意,用也。形意相从,体用一致,必先明其形,则意无不了然而自会矣,故曰会意。(《六书统》卷二)”杨错认为会意是“假形之变”以使人观之而“自悟”、而“自晓自会”。

  清代段玉裁关于“意”的定义笃守许说:

  “会者,合也,合二体之意也。一体不足以见其义,故必合二体之意以成字。……会意者,合谊之谓也。凡会意之字,曰从人言,曰从止戈。人言、止戈二字,皆连属成文。不得曰从人从言、从戈从止。而全书内往往为浅人增一从字。大徐本尤甚,绝非许意。然亦有本用两从字者,固当分别观之。”(《说文解字注·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755页)

  三、王红霞《会意字及会意方式探析》根据《说文解字·叙》对会意字的定义,归纳其特点为:第一,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的合体字,构成会意字的字元都是意符;形声字也是合体字,但至少有一个字元是具有示音功能的音符;第二,一般情况下,会意字的方向位置可用作辅助的会意方式。第三,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元构成,这些字元不分主次,缺一不可,共同起作用。

  3、会意字的分类

  就会意字的分类,标准和角度不同,分类结果相差甚大。

  裘锡圭将会意字分为六类:图形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其他。但是,裘锡圭对会意字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确定性。

  但会意造字的意义不容忽视,早期会意字的构形是由象形和指事启发而来通过直观图示使人能联想到相应的的词语。随着语言的发展会意方式为能更好的使汉字能以更灵活的方式来记录语言,会意字也在逐渐走向抽象的方向,摆脱了具体事务形象的束缚从而表现语言成分。朝着形声字的方向发展,出现形声化的趋势,也就给形声表词方式的产生若干启发。会意字的变化发展过程正是汉字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汉字日趋完美的表词方式的形成中,会意字的影响是不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会意字的重大意义。

近十年来,对《说文》会意字的研究多着眼于共时的、静态的分析,会意字研究近年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会意字的归部、会意字的来源仍然有些疑问,仍不能很好能地展示语言文字的本源和发展过程,还需要从历时的角度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疑义 卷三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7:331.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22.

  [6]肖其峰.会意字组合方式及其生成机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