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爱育爱 诵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以 XX 小学《为爱 诵读》课程构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在以爱育爱 诵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以 XX 小学《为爱 诵读》课程构建为例

杜虎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 519000

摘要:我们说教育到底是什么?究其根本,它是全部艺术是“爱”。无“爱”,不成其是“教育”。XX小学自创办以来秉持“发展教育、立德树人、传承文化、教化社会”教育使命,以德育德,以爱育爱,以一篇篇情致优美的诵读构建育爱课程,提生孩子核心素养,使孩子从小熏习中华灿烂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练就言语基本功,提升口头表达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XX学校积极探寻育爱诵读课程多元化整合,发现更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诵读方法,编排更适合孩子诵读篇章,打造诵读教学高效课堂,使师、生、家庭、学校从中获益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爱育爱 诵读 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

一、为爱诵读课程的基本目标

我们致力于打造以爱育爱的为爱诵读课程构建与实施,为孩子打下坚实文化基础,提升孩子爱的滋养和陶冶,培养孩子语言自主表达技能,提升孩子大爱社会的情致意趣,探索独具特色的诵读教学模式;形成XX小学校园诵读文化。

二、为爱诵读课程的独特内容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爱。爱,其实就像我们身边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世界充满爱!为爱诵读课程将从“爱自己”“爱亲人”“爱同伴”“爱祖国”“爱大自然”“爱全人类”这6个育爱主题中选择适合小学生为爱诵读文本,按照主题单元精心编排,形成一套集文学、艺术、德行、文化于一体的XX小学为爱诵读课程教材。

《为爱诵读》对以爱育爱情致培养做了具体诠释与分析,列举诵读教学范例,提供诵读活动,细化诵读指导,把握住各年段诵读具体要求,开展形式多样、高效诵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具备了引领诵读语文教学的作用。在老师指导下,《为爱诵读》课程是孩子自我积累后诵读成果的再创造、再升华。

三、为爱诵读课程的具体实行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自2019年XX小学建校起,为爱诵读课程就在学校落地生根。依据XX小学树立“办好一所学校,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代学子”办学思想,确立“办一所真·正的学校”办学理念,秉持“发展教育、立德树人、传承文化、教化社会”的教育使命,为爱诵读课程实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师生的为爱诵读面向全体师生,从内容、优化、整合学校传统文化背景资源、学科资源、社会资源,诵读经典篇目,提升诵读情致,全面提升广大师生人文素养。

2.德育爱育为首的主体诵读为爱诵读是国家基础课程的延伸融合、拓展升华,以生为本,德育为首,以爱育爱,师生融情融景的诵读锤炼。是不同的内容、年段、学生、方式,不同的情感内在体验过程。

3.育发情怀性致的自主诵读在学校特色课程基础上,自主研发为爱诵读教材教法、学法策略等,培育孩子爱诵读、乐探究、会合作精神,调动孩子诵读情致素养发展,提高孩子人文情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为爱诵读课程管理体系

学校将为爱诵读作为真爱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开发体系。具体如下:

1.专业化定制为爱诵读课程我校具备了省级播音员水平的专业师资,负责开展为爱诵读课程研讨,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诵读指导模式,以诵读文本为载体,诵读方法为依托,孩子在为爱诵读、以爱育爱的交流创作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规范化开展为爱诵读课程我校每周固定的诵读课,固定课时、授课教师。定期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为爱诵读课程微推,诵读引领先行示范,供广大师生学习交流。

3.多样化打造为爱诵读课程诵读时间多样。晨诵,午读,课前准备、放学路队都可进行诵读;学校语文周,读书节、每月都有相应为爱诵读主题;结合每学期不同的德育教育月在班级开展为爱诵读,班级内交流,评选班级“诵读达人”。多样化广泛开展诵读锤炼,之后录制,进行微信推送。

4.特色化先行为爱诵读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和为爱诵读相辅相成。学校处处都是典雅之中国文化,校园每一处命名、每一处景观都体现着对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解、传统文化诵读的情怀。

5成果化展示为爱诵读课程利用各类平台(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抖音、有声书籍等)进行成果展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诵读会”、“诵读角”展示,孩子个个争当“诵读达人”。在学校各类活动中,加入为爱诵读的内容,如:“国旗下班级风采展示”诵读表演,展示各班孩子为爱诵读成果。

五、为爱诵读课程评价反馈

建立完善且多元评价体系。为爱诵读课程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孩子个体提升,注重对孩子多维度、综合力评价,促进孩子发展。具体如下:

1.口试,贯穿整个诵读过程。对老师而言,是规范系统的评价过程;对孩子而言,是长期诵读习惯的评价过程。

2.演说,在学习中阶段性小结时进行。是结合孩子近一段时间的诵读成果,促进孩子为爱诵读力的自主探究方式。

3.家校一体评价方式。由家长参与的考核。对孩子一学期参与诵读的评价,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亲子文化建立。

4.孩子的自我评价与互助评价。在孩子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后,生生之间互助考核,促进同伴合作,学会欣赏他人,评价他人。

为爱诵读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充分发挥老师、孩子、家长三位一体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激发了孩子诵读学习积极性和时效性。

六、为爱诵读课程实效研究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XX小学为爱诵读,为基础教育诵读课程改革开辟新路,提升师生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致,形成特色校园诵读课程体系。

着力打造常态高效的诵读教学研究体系,形成师之魂、生之根。学校层面,校长负责,指导科研,诵读先行。在校长专业细致化领导下,学校成立诵读工作室,实现师生诵读常态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定位诵读研究方向,循序渐进开展为爱诵读活动。

在为爱诵读课程实施中,建立XX小学校本研修改革的长效机制,促进为爱诵读常态化深入化,构建诵读语文教研体系,形式多样开展为爱诵读,让诵读教学研修成为教师自觉行为。

为爱诵读课程的构建,老师是教材的编写者,熟知教学目标与方向,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互助交流中成长,保证为爱诵读课程的质量,与语文课程密切结合,从教材、课堂、孩子学习方式、孩子学习效果不断进行调研分析,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真正使每一位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做到知识技能、德行修养、以爱育爱相融一体,诵读益智,诵读修身。

学科层面,教师研究,实践为主。通过为爱诵读常态化深入化实践探索,从课程设置、课堂文化、教师教学、孩子学习方式效果等多维度、多元化进行整合探究、分析评价,使课程与学科最终达到互通互融,科研与实践紧密相连,构建学校完善的为爱诵读教材体系,创设独特特色的为爱诵读模式,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师生在为爱诵读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为爱诵读课程的实施,目前我校将为爱诵读课程纳入学校规范化课程体系,逐步编写使用为爱诵读系列教材。为爱诵读课程构建实施已在我校落地生根,使孩子与老师收获更广阔发展空间,使家、校、社三位一体,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 《XX小学课程开发体系》张丽慧 

  2. 《浅说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成越洋

3.《小学诵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陕西师范大学 朱晓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