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 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内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带 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内流研究

王春艳

身份证号 码 : 4114211984 **** 4422 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带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在工业方面,较为常见,并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其工况状态,能够进一步调整其性能,改变其设计,明确不同状态下其运行的变化,并了解其内流特性。本文通过研究带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明确其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分布和流动迹线,通过数字模拟,明确其流动特性。

关键词: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内流研究

前言:离心式压缩机,是十分常用的设备。尤其是对于工业领域来说,其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冶金、石油、化工、天然气、动力等。随着其应用的不断扩展,国内外专家都对其进行了多种研究和探索,尤其对于其模型级的设计进行了广泛探索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马赫数对离心压缩小流量系数的模型机性能影响,以及压缩丙烯式模型级内部及弯道回流器内部流动规律等等。这些研究,推动了压缩机的应用,并通过调整其结构、改变其尺寸,让其拥有更为高马赫数的运行状态。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带翼型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的模型机内部流动,对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明确其模型级外特性。

  1. 带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概述

离心压缩机的运行模式,是通过离心运动的原理实现的。叶轮作为其中的高速运动元件,能够完成高速旋转。而扩压器、蜗壳等,则是离心压缩机的静止原件,不发生运动过程。叶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排出流体,实现离心压缩做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流体具有射流和尾迹等运动特征,这种运动特征,以及多种压缩机元件自带的结构几何形态,共同形成了离心压缩机机械内部的内流特性。翼形叶片扩压器对于离心压缩机来说,是其中性能较为突出的扩压器类型。该类扩压器应用于离心压缩机,能够进一步控制压缩机结构,形成结构紧凑、尺寸相对较小的压缩机。同时,翼形叶片扩压器能够提高离心压缩机的转速,进一步保证压缩机运行时的高马赫数。离心压缩机结构一般为进气室、叶轮、叶片扩压器、蜗壳及排气管构成,其中包括有弯道和回流器。扩压器是离心压缩机中的定子部件,也是其核心部件之一,能够对离心压缩机的模型级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其主要结构叶轮、扩压器和蜗壳进行的模型级研究,十分常见,但是对于同时带有弯道和回流器的整个模型级实验模拟,并不常见。

  1. 带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内流研究

  1. 模型级

在进行内流研究前,首先需要确定所研究的扩压器离心压缩机的模型级,确定其各项参数。本文主要研究的离心压缩机,扩压器叶片形状为翼型。叶轮的参数数据主要包括:外径D2为400mm、叶片出口宽度B2为28.87mm、叶片数18、叶轮额定转速为11515r/min。压缩机基础设计参数数据主要包括:进口温度30℃、进口总压101325Pa。针对内流研究,设计的工况流量为4.05kg/s。

  1. 计算模型及计算网格

离心压缩机模型级的计算网络,主要是针对叶轮叶片的特性,进行了壁面,以及叶片进出口的网格加密,并根据给定温度、总压,以及速度方向等,为进出口边界提供了定制量的流量设计。采用滑移运动网格技术,对模型级的实验进行阶段性的计算网格应用,并以此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总体采用了三套计算网格,网格数分别为20万零6千,30万零9千5百,46万。除此之外,对于其他部件,要进行比例调整,进一步完成内部计算网格,完成模型的调整。计算模型及计算网格,采用无关性原则以及计算效率原则。对于最后的网格数确定,要结合计算需要和内流研究需求,最终确定为30万零9千5百。计算模型采用的取壁面网格y值为30。完成壁面的的边界效应计算,需要进一步的采用结合的壁面函数方法。

  1. 模型级外特性

翼型叶片扩压器,其具有的模型级外特性,是由其内部流动特性所决定和影响的。因此要研究其模型级外特性的影响因素及特性,需要对整个模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内流的形态特征。研究方式,首先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对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标准模型及性能实验,确定进出气的实验方法,并对管道内的端口喷嘴进行流量的测量,在出气管道上安装闸阀,确保流量可以调节,以方便对于特性的研究。通过测量结论和实验的效率性能研究,可以发现,翼型叶片扩压器的模型级特性,平均效率可以达到82%,具有优良的模型级性能。

  1. 模型级内部流动分析

模型内部流动分析,主要分析的是不同工况下的流动反应状态,以及总压损失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可以设定三种具体的典型工况。这三种工况分别是小流量工况、设计流量工况以及大流量工况。其具体的质量流量参数为,小流量工况:2.475kg/s;设计流量工况:4.05kg/s;大流量工况:5.4kg/s。研究内流速度和迹线,要根据以上的三种工况进行具体的研究,能够集中反映内流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4.1设计工况下模型级内部通流速度发展

在设计工况下的内流研究,主要研究测试位置,是扩压器的出口截面。研究内容,是出口截面上的通流分布。能够进一步确定模型及内部的内流情况。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进行设计工况4.05kg/s质量流量参数的截面通流速度测试时,总体获得的速度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具体表现在,轮盖和叶片吸力面的角区。这两个部分存在明显的速度逐渐缩小尾迹。而,最大速度的表现,则集中在轮盖与压力面的角区,同时出现在轮盘与吸力面的角区。从扩压器的方面来看,整体速度分布是较为均匀的,但是出现了较为明显得速度变化壁面边界,尤其在扩压器的出口界面上,这种边界层的变化最为明显,通流速度不均匀,存在密集的速度边界变化。

4.2不同工况下扩压器子午面内速度分布

分别研究不同流量工况下,子午面测试的速度分布情况。通过跨盘盖截面上的扩压器流道子午面测定,确定其速度的分布。根据不同工况的测试,要求选用的测试位置为不同的测试截面。其中,小流量工况选取的是靠近叶腹的截面,设计工况选取的是中间部分截面,而大流量工况则选取靠近叶背部分的截面。

经过测试发现,在小流量工况下,气流的冲击会形成气流漩涡。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轮叶的背面,以及腹中位置。尤其是在腹中位置的截面上,可以明确其中存在大量的气体回流,布满了子午面。在设计流量工况下,会发现整体的流速都是均匀的,并且分布在整个子午面上都是平均的,展现了稳定的良好状态。在大流量工况下,气流冲击位置主要集中在腹中位置,而气流漩涡形成的位置,则是在轮叶背部。在轮叶背部,子午面的大面积区域,都能形成相应的气体回流。综上所述,在设计工况下,扩压器子午面的速度分布是最为均匀和良好的。

4.3不同工况下跨叶片截面内流动迹线分布

叶片截面内流动迹线,能够反映内流过程中的气体运动轨迹。测试过程通过气体的流动速度、时间的积分,获得相应的气体运动轨迹线。明确了气体的运动轨迹,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气流在扩压器中的流动情况。

在小流量工况下,会形成大小、位置、高度,等多种反应不同的漩涡。主要形成位置为轮叶腹中位置。在靠近轮盘处,漩涡区的范围增大,并影响了整个气体流道,而在中间高截面内,漩涡区域仅仅局限在叶腹的尾端,在靠近轮盖处,漩涡紧贴在整个叶腹面上。

在设计流量工况下,气流沿着流道中心均匀分布和流动,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漩涡产生,整体流动损失较小,运动效率较高。

在大流量工况下,叶背附近产生漩涡。在背面产生的漩涡,是不停移动的,会向轮盖靠近。漩涡表现较大的部分,是轮盘位置。漩涡区域较大,并且覆盖了整个叶背。漩涡,还会从轮叶的高处,逐渐的向扩压器的出口处移动。

  1. 结论

通过本研究,对于气体内流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研发的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具有稳定的运行工况范围。二是对于内流量特性来说,大流量工况和小流量工况,都不是稳定的内流。均存在一定的漩涡区。而设计工况,尽管没有出现内流漩涡,但是却出现了速度尾迹区,有一定的速度壁面界限。三是通过对内流量的研究,可以确定扩压器在不同工况下,有一定的流量损失和扩压效果。这种内流量,会造成不同的流动特性,并造成不同的流动影响。在小流量和大流量工况下,气流在叶片内的扩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滞止,同时无法有效避免压力损失。相对来说,在设计流量工况下,运行效果完整,气流较为稳定,气压损失较小。

参考文献:

[1]周俊安, 刘立军, 肖萍,等. 带叶片扩压器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内流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 049(009):30-35.

作者简介:

姓名:王春艳(出生年198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现职称/职务: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离心压缩机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