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实习生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及职业暴露防护研究

/ 2

检验科实习生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及职业暴露防护研究

刘沫然 1肖铟 2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 161000

2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肿瘤一科 161000

[关键词] 检验科实习生;生物安全培训;职业暴露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不断引进,检验科带教老师将重心放到了提高实习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上,而忽略了实验室中各种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生物危害,导致实习学生对医院感染、职业暴露以及个人防护等生物安全方面认识不足[1]。检验科在医院中是非常重要的科室,特别是现在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除了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外,亦可能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气溶胶是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中的分散体系,粒子直径在0.001-100um之间。气溶胶感染在检验科并不罕见,在采血过程中、离心、拔帽、加样、全自动仪器设备工作等过程中均可产生气溶胶,更易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现象。再加上检验科中血液、组织液、排泄物、体液及分泌物样本较多,倘若防护不当,易出现感染事件,因此,需提高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生物安全培训及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从而提高检验科实习生的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择取本院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四年制本科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科实习生生物安全培训及职业暴露防护进行分析,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四年制本科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10名学生,2名学生一组, 共分5小组,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到生化专业组、免疫专业组、体液专业组、微生物专业组、急诊专业组生产实习。其中,女生9人,男生1人,实习生年龄最小值为22岁,年龄最大值为24岁,平均年龄值(23.12±0.14)岁。

方法

检验科实习生在实习第一个月,利用手机APP“问卷星”对10名同学进行生物安全和职业暴露知识摸底调查。在实施调查前,相关人员告知实习生调查的要求和目的,利用多媒体对调查项目进行放映。与此同时,实习生通过答题的方式选择,调查结束后统计分数。本次的调查问卷总共1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00%。按计划对10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利用微信群发布通知和不定期向群内转发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科普知识。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培训、集中专项培训,同时每组选择一名生物安全教师,在检验技能操作实践中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和行为,及时纠正,正确示范。

1.3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医院检验科的感染概念,生物安全防护、职业感染危险因素、标准预防概念以及消毒灭菌、气溶胶的产生、实验室防护装备、实验室锐器盒的使用等基础知识;考察实习生六步洗手法、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及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以及烈性传染病检验高等级防护应急预案实施。评价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医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习生对消毒灭菌知识、医院感染概念的掌握程度较高,掌握率为90.00%,对职业暴露处理方法(50.00%)、生物安全柜应用(30.00%)及生物安全防护(40.00%)的掌握程度较差。

表1:生物安全知识调查[n/(%)]

调查内容

掌握

部分掌握

未掌握

医院感染概念

7(70.00)

2(20.00)

1(10.00)

生物安全防护概念

4(40.00)

3(30.00)

3(30.00)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

5(50.00)

3(30.00)

2(20.00)

标准预防概念

550.00

330.00

220.00

消毒灭菌知识

440.00

550.00

110.00

六步洗手法

330.00

550.00

220.00

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

440.00

440.00

220.00

职业暴露处理方法

330.00

440.00

330.00

生物安全柜应用

330.00

330.00

440.00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生物是否安全对公众、环境及工作人员危害较大,特别是新冠疫情中在患者检验样本在离心、拔帽、加样、检测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风险,更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是指工作人员为保证试验因子免受感染而实施管理体系,具体为:微生物操作技术、生物防护设备以及相关管理机制等[2]。在校期间,比较强调医学生的临床检验,需到医院实习。针对检验科实习生开展岗前生物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病毒感染事件,提高了检验科的质量要求。

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检验科带教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榜样的作用,指导实习生熟悉掌握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对患者分泌物、体液、排泄物以及血液等进行分析,倘若存在传染性,应该实施有效的隔离措施,尤其是血液标本,可能出现的病毒包括:丙肝病毒、乙肝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等[3]。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的数量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检验科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应该做我自我防护工作,比如:戴口罩、戴帽子以及戴手套等,可减少血液和皮肤接触现象。如果出现针头意外损伤现象,手套具有阻挡伤口出血量的效果,可减少感染现象。检验人员的手套一旦破损应该立即更换,避免出现感染事件。为了保证检验科人员的效果,预防生物安全事件,需严格执行生物管理措施及生物安全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实施生物安全教育制度化,提高实习生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根据“消毒防护规范”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等标准,培养实习生操作的习惯,从而对违规操作现象进行预防。②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对检验科生物安全的健康手册进行完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布置生物安全工作,并检查和落实执行效果。针对违反操作的实习生实施一定的处罚制度,从而提高实践操作水平。③建立检验实习生档案,针对实习生定期进行体检,并建立档案。在必要的时候,实施疫苗接种的方法。与此同时,及时处理职业暴露人员,并向医院上级报告,并定期进行追踪和观察。④对检验科进行合理分区,合理设置半污染区、清洁区等,在清洁区严禁带入传染源,从而达到检验科的生物安全标准。⑤购置充足的防护设备,比如:生物安全柜。该设备具有保护检验人员的效果,能够让标本及检验科环境不受污染。与此同时,应该在呢个价紧急喷淋设备、感染水龙头以及洗眼装置等。在购置防护设备之后,一旦遇到职业暴露问题,可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⑥培养检验人员洗手习惯,对手部进行清洁,从而对获得性感染现象进行预防。有关数据显示,大部分感染事件都是手部感染造成的。检验科的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尤其是操作前后,或者检验人员上下班的时候,应该认真做好手消毒工作。⑦紧急处理职业暴露,对于污染针头、锐器损伤等现象,需在伤口清水冲洗,然后利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利用乙醇和碘伏进行消毒,最后包扎伤口。对于菌液污染的工作台面,相关检验人员应该戴上乳胶手套。

综上所述,尤其在此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检验医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力度,严格规范生物安全实践,保证每一名实习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强度,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护自身及其身边人的生命健康,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荣光.浅析新形势下临床教学中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有效探索与实践【J】.现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14):104-106.

[2]张晓强.浅析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阴.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17,34(14):278.

[3] 黄蜂洋.简述新时期如何提高科学认识,加强检验科室生物安全的科学化管理阴.山西职业医学院学报,2016,34(15):382.

(齐齐哈尔医学院医教协同专项课题 编号QYJY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