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许秀梅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当作此次研究样本,分析和研究有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 导致血液常规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的因素主要包含患者生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分别占26.92%、38.46、11.54%、15.38%、7.69%。结论:患者生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这4类因素是导致患者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这4类因素所占比例为92.30%。鉴于上述导致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各类因素,应加强对血液采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以提升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水平,确保血液样品的采集、送检、制剂的使用、贮存等各个流程的科学、合理的操作。此外,还应不断优化血液常规检验的有关制度,梳理以往的流程,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以促使血常规检验的有序进行,最大限度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

引言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血液学检查,无论是体检还是看病,血常规基本是每个医生均会开具的检验项目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意义是其能够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临床上,血常规中最重要的3个部分,分别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项。这三项能够比较敏感的反映机体目前的状况,也常作为疾病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判断预后的常用指标。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极大改变,这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人数也越来多,人们对检验的要求又逐渐提升。当前,血常规检验主要是通过采集患者的末梢血亦或者静脉血当作血液标本,由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对血液有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最后获取检验结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血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对患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对于找出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主要对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出现的 26例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其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因素,探讨提升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质量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标本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女:10例,男:16例;患者平均年龄38.21±2.15,标本来源于病房、体检、门诊。

1.2方法

首先需要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在静脉血采集时,护士采血后要注意血液标摇匀3-6次,不要用力过猛;在采集末梢血时,注意手指不要太凉,不要用力挤压以免影响血小板计数。接着采用希森美康XN550血球仪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查,最后仔细分析患者的全部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有哪些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2.结果

通过对研究患者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导致血液常规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的因素主要包含患者生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其中,因为患者生理因素导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为7例,占26.92%;人为因素为10例,占38.46;试剂因素为3例,占11.54%;仪器因素为4例,占15.38%;其它因素为2例,占7.69%(表1)。

表1 标本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因素分类统计

影响因素

不合格例数(例)

占比(%)

生理因素

7

26.92

人为因素

10

38.46

试剂因素

3

11.54

仪器因素

4

15.38

其他

2

7.69

3.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患者生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这4类因素是导致患者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这4类因素所占比例为92.30%。下面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3.1 患者的生理因素

患者的生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患者自述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差异;患者在常规血液检查之前服用了其他药物,会影响患者体内的有关指标; 患者由于血管异常或受伤,导致溶血、采血量不够;这些生理因素均会影响到血常规临床检测结果。

3.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通常操包括采血方法不准确以及所收集的血液样本的存储和发检方式不正确。

3.2.1采血方法不合理

主要还表现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血液中各种血液成分的比例也有所差异,所以不同的采血部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人体的血液成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会发生变化。假如在血液采集的前一日饮食不当以及运动量不同等,则会影响到所采集的血液。因此,通常需要在早上进食之前空腹进行例行血液检查。对于所采集到的血液既要防止同一试管中的多个标本混合,又要避免空气混入、摇动等,否则也会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采集的血液量也需要满足所需测试项目的需求,例如采集的血液量若太少,将没有办法执行相应的血液检验项目。

3.2.2血液标本保存与送检方式不当

常规血液检查采集的血样需要标准化保存,并根据流程及时进行送检。如果将标本放置很长时间或放置期间没有避光,那么标本可能会发生溶血而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抗凝剂配比不合理

为了避免所采集的血样发生凝结,通常将适量的抗凝剂添加到采集的血样中。应严格按比例添加抗凝剂的使用,以避免抗凝剂比例的异常影响所采集血液样本的质量,从而导致常规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

3.4检测仪器运用以及保管不规范

不规范使用和存放检测仪器会影响到异常结果。血液分析仪器在使用前后需要及时清洁以及消毒,以防止仪器污染。与此同时,需要严格对仪器的温度进行严格调节,以防止因仪器的温度偏低或者偏高而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鉴于上述导致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各类因素,应加强对血液采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以提升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水平,确保血液样品的采集、送检、制剂的使用、贮存等各个流程的科学、合理的操作。此外,还应不断优化血液常规检验的有关制度,梳理以往的流程,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以使血常规检验的有序进行,最大限度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血常规是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血液学检查,它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中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规范检验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不合格率,为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秀丽.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 156.

[2]赵雪妃.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4): 639.

[3]李润媛. 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18): 671.

[4]吕守云.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研究 [J]. 智慧健康 ,2018,4(04):7-8.

[5]郑际伦.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 电子版 ),2017,6(01):45-47.

作者简介:许秀梅(1969-)女,北京市延庆区人,大专学历,主管检验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