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征的思政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征的思政教学

余长乐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摘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基于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认知特征,采用合理的思政教学方法有助于职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文章以此为基础对职业院校思政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Based on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adopting reasonab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teaching level.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认知特征;思政教学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cognition; cognitive featu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各大院校开展了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创新工作。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发挥思政教学推动学生就业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从而促进院校健康发展。

2 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征

首先,追求个性与自由。职业院校的学生热衷自由和个性,不愿意被束缚,对权威也不盲目推崇,对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比较抵抗,喜欢通过个人实践来获取知识。职业院校的学生希望与教师构建平等关系,不愿意被单向管教,具有较强的自我选择性,不会盲目认同某种价值观。其次,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调查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且具有较为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从小就受到了长辈们的宠爱,因此难以给予别人关注和付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比较明显,喜欢彰显自我,叛逆心理较强,缺乏集体意识。另外,实用功利色彩浓厚。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职业院校学生价值取向的现实性、功利性较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忽视自身道德品格修养。特别是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加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学生不能自主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3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3.1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实时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将课程内容与当前时事政治结合,多样化的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与社会、世界积极对话。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间比较长,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被教学条件、教学经费等条件影响,无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2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职业院校生源广泛,但文化课水平较低,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院校学生主要呈现出的特点是思想跳脱,过于自我,但约束能力差,容易被新事物影响,为管理工作增添许多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革,部分思想不成熟和缺乏生活经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改变,对前途产生了困惑和疑虑,对人生失去信心。

3.3 教学队伍有待优化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快,对师资要求不断增多,相对授课压力也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培训与进修,自身综合素质提升速度较慢。由于思政教学对学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与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教师在思政教学工作中融入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思政教学中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传授,不能有效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没有起到作用,导致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受到影响[1]

4 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征的思政教学策略

4.1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

现阶段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处于迷茫、困惑的状态,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认知特征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关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深入调查和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特征,进而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促使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4.2 思想政治课程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当代年轻人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人生规划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独立、渴望被认可,同时他们的知识面和见识更加广泛,这也让这些00后、10后的学生与80后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变化,对政治教育来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很多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单向的灌输方式,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音的方式生动的演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用现在比较流行的短视频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想政治相关内容学习,并用短视频的形式提交作业,用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2]

4.3 搭建以“思政课程”为主,以“课程思政”为辅的协同育人模式

为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和不重视思政课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机制,集中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力量,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搭建以“思政课程”为主,以“课程思政”为辅的协同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专业教师要配合好“思政课程”发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还有党办和学生处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要真正形成多渠道、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

4.4 思政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

思想政治教师的内在魅力,其实就是他们的学问,包括他们对敏锐问题的独特见解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如此便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学习。事实上,教师本就肩负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必须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育使命。教师需要不懈努力,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铺平道路,并通过自身内在魅力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思政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对于人文教育能够有效融入课程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文素质示范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单纯的对学生展开知识教授。教师如果具有坚实的人文功底、深刻的人文情怀,那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就能带给学生很强的感染,他们会充分感受到教师所具备的人文魅力,从而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思政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增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平时要扩大阅读量,了解各种人文知识,不仅如此,还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贯彻自己的人文思想,给予学生真心的关爱,打动学生,如此才可培养出富有人文素质的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也会正确积极[3]

4.5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课上收获少,对以后的就业发展没有帮助,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没有将思政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只重视理论知识,降低了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有效将思政内容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将思政理论有效消化,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实践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政治学习中,同时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职业院校应在思想政治中融入实践教学,提升思政教学水平,为以后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创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职业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楠.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

[2]刘炜.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的困惑与解惑——谈快乐思政课堂的构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2).

[3]袁金祥.新时期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