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施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3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施工探讨

王小飞

淄博市淄川区市政环卫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100

摘要】这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生活垃圾就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威胁流域水环境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难题。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乡镇垃圾收运工程为例,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探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模式,提出收集转运车辆的配置计算方法,以期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among which domestic waste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at threatens the water environment security of the river basin and implements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Taking Shangli County Township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roject in Pingxiang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ode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alloc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ing vehicl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施工;施工

Key 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it sta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口大量增加,产生的垃圾规模也急剧膨胀。由于生活垃圾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如果不能妥善地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会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垃圾转运站作为垃圾无公害处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焦点。自控管理系统在垃圾转运站运营中,起到提升运行效率,保证流程作业稳定有序,减少现场人员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作用。先进的控制系统体现了垃圾转运站智能化、自动化的特征,突出了以人为本,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

2 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与难点解析

2.1 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

2017年,我国某些城市环卫系统统计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为899.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4%,是中国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城市。全市分离清运湿垃圾128.2万吨,废油脂7.03万吨,大件垃圾14.5万吨,可回收物6.64万吨,有害垃圾34吨。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率达到100%,其中卫生填埋处理率为39.8%,焚烧处理率为40.1%,资源化利用率为18.8%。全市共有生活垃圾收集点30582个,生活垃圾中转站45个,无害化处理厂15个。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达900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理能力485万吨/年,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

2.2 深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难点

2.2.1 源头垃圾产生量继续增长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基础条件不同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主要表现为城市建设还在蓬勃发展,物质生活和物质消费快速提升,生活垃圾的源头产生量也持续增长。2005-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年均增速为3.1%,2015-2018年的平均增速甚至接近7%(受到网购、外卖等新兴消费的影响,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猛增)。扭转垃圾源头产量的增长趋势,需要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的绿色化转变,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在短期内,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压力主要落在中转过程中的减容减量和后端的资源化减量环节,这对相关基础设施及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理能力且在继续扩建,能够满足垃圾末端处理的需求。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中低值废弃物(如废塑料、废玻璃等)的资源化利用设施和企业严重不足,在快递包装废弃物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这一矛盾尤为凸显。

2.2.2 分类管理难在两端

具体表现为前端社区垃圾分类推进不易,中后端的资源化设施和企业选址落地困难。在前端社区垃圾分类的组织动员方面,尽管不乏亮点,但总体而言很多工作还处于起步期,小区垃圾厢房改造、“两网融合”回收点建设的完成率不到1/3,组织管理多依靠志愿者团队的监督指导,形成规模化、整体化、全面自觉的垃圾分类格局还需要较长时间。在垃圾治理设施的建设方面,末端垃圾处置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垃圾本地化处置的要求。高价值可回收物(如废钢铁、电子废弃物等)领域,产生了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伟翔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森蓝环保有限公司等规模型、高技术企业,资源化利用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主要矛盾集中在中低值可回收物上,现在从事中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设施和企业明显不足。有一批具有强大技术能力和经营实力的回收企业看好城市中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市场,但这些企业真正要落地投产,还面临雇佣成本高、申请不到用地、难以通过环评等诸多客观困难。解决超大城市中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难题,需要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此外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土地稀缺,中间流程的废弃物中转、再生资源暂存转运等设施在“邻避”效应的影响下难以新建或扩建。很多城市废弃物设施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难免产生废弃物外溢污染的隐患,容易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引发社会冲突。

2.2.3 关键环节和细节存在不足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关键环节存在瑕疵和缺失,从垃圾前端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置和资源化的全产业链体系还不成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没有完成有效衔接,未将城市产生的全品种废弃物作统筹考虑。目前,政府推行垃圾分类的重点是生活垃圾,把生活垃圾之外的其他废弃物交由市场调节,造成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断裂,绝大部分低值可回收物混入生活垃圾流向末端处理设施,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加重了处理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环境风险。

3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施工研究

3.1 视频监控系统

在站区的重点监控场所安装网络摄像机,实现全站生产区域重要设备的监控及厂区安防,以便于中控室值班人员及时发现现场问题,排除故障,避免事故,减少损失,保证转运站正常运营。站区CCTV监控采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相比,网络数字摄像机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与更好的集成音频,系统组网接口灵活,可以即插即用,拓展方便。同时,利用互联网,图像监控没有距离限制,且图像清晰稳定可靠,图像的存储、检索安全方便。视频监控点分别布置在容器泊位上方、卸料大厅、转运大厅、进出口、办公管理区楼道等重要部位,实现转运站内主体设备工作所需的闭路监视。监视压实器压缩垃圾、垃圾收集车卸料作业过程的实时录像能够传输至中央控制室视频监控站的显示器上,同时能够切换到卸料大厅大屏幕液晶电视上。硬盘录像机用于管理和存储视频监控文件,通过权限的分配,可以从客户端进行浏览、控制、下载录像等操作。整套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转运站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3.2 智慧环卫

智慧环卫,依托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管理,数据实时回传,无需线下跟踪,细化人员分组,智能规划作业区域与行驶路线。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录入标签数据与车载终端数据,通过移动无线传输网络送入信息管理数字平台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合理设计规划环卫管理模式,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实效。同时,通过硬件防火墙与上级主管部门安全连接,利用核心交换机将数据共享至市环卫中心监管平台、车队分控中心、区政府以及市政市容管理等部门,确保多部门协同管理,共同监督监管。

3.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减量的直接目的,应加快生活垃圾中转站标准化建设,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各区域可探索建立垃圾分拣中心或与其他区域合作建立分拣中心。健全再生回收系统。重点提升湿垃圾、可回收物(低价值)、居民建筑装潢垃圾等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置基地,推进资源化利用。构建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化对街、镇考核力度,壮大行业监管队伍,完善垃圾分类和处理费减免制度,探索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

3.4 垃圾治理设施的优化布局

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厂的选址要充分征求民意,发挥民主决策。以日本名古屋为例,市政府曾制定了用藤前海滩湿地建设新垃圾填埋场的计划,但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环节,遭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在市民保护海滩湿地生态环境的强烈要求下,政府被迫取消了藤前海滩垃圾填埋场建设计划。发达国家政府在垃圾处理厂选址上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值得予以借鉴。

4 结语

通过技术、经济、环境分析,提出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理想模式,推荐采用分体式水平压缩工艺。通过理论和经验公式对收集车数量进行探讨,推荐采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经验公式进行校核,以保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建立智慧环卫云平台和采取公众参与非工程措施使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的全过程成本更低、管理更方便、效果更持久。为我国垃圾的处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垃圾的高效处理,实现环境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荣宏伟,曹勇锋,张朝升,等.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秦怀强,郑林彬,齐庆凯,等.基于PLC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与财富,2012(12):67-68.

[3]刘东辉,冯立乾,李爱华.垃圾中转站控制系统的设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28(4):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