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分析与创新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分析与创新发展

王 莉

聊城市立方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技术以科学性及其成本可控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创新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创新理念,不断发展,从而使更多的创新技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创新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概述

建筑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等,因此,通过有效控制提升工程质量。从整体出发,需具备整体理念,但是,也要对每一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调整好各环节,以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做好监控工作,尽可能选择绿色资源,促进可持续循环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生态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中每一个环节所使用的材料都要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 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2.1 标准化施工现场

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庞大性往往给整个建设带来许多问题。任何环节不规范操作都会给施工现场带来混乱,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和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

2.2 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的建造施工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和相关系统来控制项目的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管理可以连接工程的每一个小环节,有序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还能缩短工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3 提高施工效果

施工技术管理的运用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技术管理,并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标准规范执行,这将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同时保证施工效果。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图纸没有严格进行审查,采购材料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很难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际进行施工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对技术与安全交底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监督施工人员按照图纸施工,并且一些重点工序间的衔接质量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极大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也出现敷衍了解的现象,也后期没有进行养护管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的发展。

3.2 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第一,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有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无法辨别安全风险源,也就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且遇到安全事故,也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第二,由于我国在经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盲目追赶工期,使用劣质材料,为施工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3.3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迅速发展,建设标准也有了很大提升。所以,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盲目追赶工期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理,会为工程施工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传统的管理机制势必会被淘汰,另外,很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也缺乏绩效管理,因此,无法激起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就很难保障在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施工,因此,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安全与质量问题。不但需要进行返工,还会延长了工期,且浪费了大量的成本与资源。除此以外,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信息传递受限,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使得施工工艺的准确性与技术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证,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4 施工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都由农民工组成,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但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还影响到工程质量。有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知识,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对于技术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施工队伍素质需要进行提升。

4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4.1 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创新应用

目前,国内各个地区中多软土地基结构,所以基于软土地基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地基处理创新技术。下文结合软土地基形式探讨了当前房屋建筑中软土地基处理机构技术的有效化应用策略。

首先,对现场施工场地实施地质调查,对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偏大、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长期处于软塑状态的饱和粘土展开分析。在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基土体固态性表现不强,可能受到转化作用影响而被稀释为流动状态,导致建筑地基建设长期处于不稳状态。因此需要基于影响转化分析将粘土转化为稀释流动状态,同时分析其透水性较差的问题,结合多点因素展开工程技术应用,实现地基固化效果。当然,考虑到软土地基结构组成部分相对不均匀,可能导致建筑房屋地基沉降速度过快,因此需要实现针对性处理控制。

在施工中应该结合深层石灰搅拌桩一同使用,结合结构要求选择定桩间距,保证加固地基加固处理范围合理,然后做到对搅拌桩和数量面积的分析到位。

在施工中可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地基管道中的水全部排干,然后进行试桩,试桩过程中要详细分析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搅拌次数、泵送时间以及泵送压力,并对搅拌桩的速度与深度进行明确分析,分别试桩5根左右后开始正式施工。在工程中,还特别强调了对水泥的均匀搅拌与合理配比,希望从整体上满足工程强度设计要求,彻底清理管道,看其管道内部是否存在堵塞情况。另外,施工中对某些已经成型的深层水泥搅拌桩进行了水泥使用量精确排查,并列出了水泥桩搅拌桩技术控制指标标准,例如:在某些高层建筑工程中就用到了12%的水泥掺合料、尽量将水灰比控制在40%以内,同时在施工期间利用二喷四搅工艺实施第一次下钻操作,该操作要求带浆不带水,这是为了有效避免管道堵塞情况发生。

4.2 建筑工程中的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应当大范围采用绿色节能创新技术,不过绿色节能技术中所应用到建筑材料与技术在目前来看成本造价并不低,且技术应用内容相对复杂,下文基于建筑工程中的门窗施工简单分析以下其绿色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

第一,要控制建筑中门窗的开放面积,因为开放面积越大,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技术越难实现,一般来说要保证建筑内门窗与建筑里面单元面积比值在0.35以内。

第二,要考虑提升玻璃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可采用中空玻璃或多层玻璃合理运用到空气层中并发挥它的高热阻力能效,为建筑高保温热效能优化创造条件。例如:针对建筑专门安装的Low-E低辐射玻璃门窗,它可为建筑直接节能至少70%,最大限度保证了建筑内能源的有效利用范围及利用时间。以夏季为例,它在阻挡室外长波热辐射进入室内方面有较好促进作用,可保证在夏季环境中建筑内部时钟拥有相对舒适的温度环境。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施工技术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而崭新的课题。总结传统施工技术管理的技术,立足于实际技术工作,抓住当前良好环境,不断探索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方向,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和创新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4).

[2]李德标.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创新方法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3]黄培金.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措施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18):140~141.

[4]户万涛.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8(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