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9
/ 2

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

赵军 吴胜波

解放军陆军第 946医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质造瘘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侧裂入路手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并发症

引言: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高血压的诱发率逐渐增加。高血压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且伴随着诸多其他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突然,且患者病情危重,这就使得其发病后,死亡率与致残率均相对较高[1]。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对于该种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其以清除脑部血肿,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我院结合显微镜提出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疗效尚可。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符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2)患者无手术禁忌症;(3)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缺损;(4)患者或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50~72岁之间,平均年龄(56.27±5.22)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51~73岁之间,平均年龄(56.20±5.42)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质造瘘入路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与常规消毒铺巾,在血肿侧的马蹄形颞瓣开颅,其为6cm*8cm骨瓣,行颞中回皮层造瘘,将其血肿加以暴露,并且行血肿清除。在确认止血后,对患者进行脑硬膜缝合,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行颅内降压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取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其具体措施为:选取患者血肿同侧翼点入路,其为6cm*8cm骨瓣。在显微镜的引导下,从患者侧裂根部进入,将其脑池打开,并且释放脑脊液。根据静脉走向,来对其进行侧裂分离,暴露岛叶,距离血肿最近处,垂直切开岛叶,其在血肿暴露后,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一致。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记录,且观察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血肿清除率以患者血肿清除70%以上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5ec335928008a_html_2ce70fab267f4879.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率(%)

观察组

35

2.1±0.3

33(94.29)

3(8.57)

对照组

35

3.2±0.7

29(82.86)

8(22.86)

3讨论

在人口老年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血压的覆盖面积扩大。在高血压发生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很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基底节区脑出血作为临床多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突然,病情进程相对较快,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很容易会因为术野受限等,对患者造成并发症,使之干预效果不佳[3]。在目前,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案相对认可,且疗效较好。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该路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既能够快速清除血肿,又能够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同时,其能够释放脑池中的脑脊液,将其颅内压降低。该种入路途径能够减少机械牵拉造成的损伤。再者这种入路方式,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准确的把握,及时清除术前未发现的一些病症

[4]。除此之外,在干预后必须要对患者采取良好地护理措施,以优化结果。

综上所述,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实施经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治疗[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09):131-134.

[2]翟延青. 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090-5091.

[3]谢正德,刘桂彪,李奋强,李松年,曾祥博,池超超. 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01):155-156.

[4]贺虎.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7例临床分析)[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7,30(04):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