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蒋 莉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运用优良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由于冠心病而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纳入此次试验,作为试验对象,运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运用优良的护理措施,并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然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运用优良的护理措施护理后,患者满意率较高,其临床效果更好,应在临床上扩展运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冠心病优良护理措施

冠心病由于体内脂质该营养元素代谢发生紊乱,促使血液里的脂质持续沉淀,导致动脉血液内膜产生白色斑点块沉淀物,最后引发一连串的临床病症1]。冠心病也属于心脏疾病中一类,当冠心病病症持续发展下去,严重者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则会住进重症监护室开展更好的治疗2]。此而相应的护理方法该与之协同,因而此次试验随机抽选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由于冠心病而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对象,分析运用优良护理措施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率,并获取优良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由于冠心病而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纳入此次试验,作为试验对象,运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26例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年龄处于53-71岁之间,平均年龄(64.8±5.4)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9±2.2)年,心功能不全16例,心绞痛18例,心肌梗塞12例,其他4例。实验组22例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年龄处于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2±4.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2.7)年,心功能不全18例,心绞痛16例,心肌梗塞10例,其他6例。本次试验中全部患者均自愿参加此次试验,签署相关协议,比较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护理方法,并对患者各种生命特征进行严密观测,对患者病况实时掌控,并对其家属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工作,对该病的注意事宜有所了解。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优良护理方法,包含以下几点下:

对患者所处病室实行定时的卫生清扫和严格消毒,保证病室环境的干净;患者床上用品做到每天一换;病室保证温度10~24°C,湿度40%~60%之中;保证病室的宁静;护理人员不能随便进出,以保证病室的宁静环境。

患者心理疏导:由于患者住进重症监护室,情绪上难免出现忧虑、恐慌、不安的负面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患者实施适当的心理疏导,多对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正能量的勉励,安抚患者情绪,适当对患者提及过往康复的案例,来增加患者康复的决心。

患者的饮食:由于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则需要较多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养分。少食多盐、多油、辛辣刺激等食品;多食清淡、低盐低糖等食品。

患者适当活动:重症监护室患者活动机会不多,护理人员则需要让患者适当活动,指示患者在自身能承受的情况下适当活动,病室内搀扶下适当行走,适当的运动能促使身体健康恢复更快。注意活动时心率不要超过60~90次/min,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1.3 评价标准

   依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优良护理干预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试验中触及到的全部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包,而试验数据中全部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描述,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而在一般资料中患者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描述,试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此次试验成果表明,实验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

对照组

50

48.6±1.2

49.3±1.3

实验组

50

29.2±3.2

30.2±2.1

2.2 此次试验成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n=50)

28

10

12

76%

实验组(n=50)

40

5

5

90%

3

冠心病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包含:心间区疼痛、出汗、肠胃不适等3]。是当下临床中多见的心血管疾病,病症持续发展期时患者会产生心力减退、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4]。因而对于该类病症进行治疗时,则对患者自身的心理状况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故而在重症监护室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是必然要实行的,多对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正能量的勉励,安抚患者情绪,适当对患者提及过往康复的案例,来增加患者康复的决心。病室舒服的环境、健康的饮食、合适的活动、可以让患者身心介于乐观的状况5]

综上所述,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运用优良的护理措施护理后,患者满意率较高,其临床效果更好,应在临床上扩展运用。

参考文献

 [1]周东梅.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焦虑、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74+78.

[2]郭林涯.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353-354.

[3]张利容,彭宇,陈忠贞,袁燕子.全面系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72-173.

[4]李艺娜,陈艺婷,何惠娥,李枝云.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09):53-55.

[5]卢钊红,吴仁杰.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