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的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分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的原因

梅媛媛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 成都 610017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的原因。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出现压疮症状的5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法了解其压疮护理评估及记录工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或正确;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等。结果:57例压疮住院患者中存在压疮护理评估及记录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者有48例、压疮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或不正确有38例、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差有15例。结论:对住院患者的压疮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相关策略,利于降低压疮事件发生机率。

【关键词】住院;压疮;护理缺陷

护理缺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有发生,其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因出现不符合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要求行为,而直接性或间接性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护理质量性问题[1]。压疮护理缺陷在临床中的发生率大约为8%[2],且受当前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症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压疮不仅会影响患者病情康复,且会造成医患纠纷,降低临床护理质量,基于此,本文对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57例压疮住院患者的压疮护理缺陷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进行了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出现压疮症状的5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37例、女性有20例,平均年龄为(68.9±5.5)岁。

1.2方法

对57例出现压疮症状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压疮护理评估及记录工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或正确;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等。

结果

57例压疮住院患者中存在压疮护理评估及记录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者有48例、压疮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或不正确有38例、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差有15例。

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3.1原因分析

(1)压疮护理记录表设计不合理:设计合理的压疮护理记录单便于护理人员简化记录压疮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内容,但是当前我院存在不合理设计及使用压疮护理单的问题,例如忽视压疮大小、局部性质、分期以及分布部位的评估及记录问题,这将间接性造成为患者所提供压疮护理措施的不正确及不到位。同时目前的压疮护理记录单主要依靠护理人员进行文字记录,这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且容易造成项目的漏记及重复性记录等问题[3]。(2)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新入职护理人员实践能力不足,对于压疮症状的认知水平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致使其无法满足于压疮患者护理需求。部分工龄时间较长的护理人员往往会凭借自身实战经验来处理压疮护理工作,由于其对压疮护理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致使易发生护理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由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任务量较大,致使其较为关注于患者的病情护理,而较为忽视皮肤护理,针对于Ⅰ期及Ⅱ期压疮患者的关注度不够,针对于护理难度相对较大的Ⅲ期及Ⅳ期压疮患者又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愿认真的对患者压疮症状进行病情评估及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部分科室因患者压疮症状发生机率较低,导致其较为忽视压疮护理工作,不会监督责任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措施是否到位,且不会追踪患者的压疮发展情况。(3)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较差:压疮多发生于长时间内卧床养病患者,此类患者大多为老年群体且病情危重,其与家属更关注于病症治疗效果,而较为忽视自身的皮肤护理,部分患者会因为压疮的经久不愈及反复性发作而出现麻木心理,也会出现不配合压疮护理工作的现象。防治压疮,需采用压疮贴以及气垫床等医疗物品,部分患者因担忧增加医疗费用而不愿配合护理人员实施相关压疮防治措施。很多患者对压疮症状并不了解,致使其对于该症状的预防及自我护理能力较低,且对护理人员所实施的压疮护理配合意愿较低。针对于年龄较大及文化程度接受水平较低患者来说,若忽视医患沟通,将导致压疮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现象的出现[4]

3.2改善对策

(1)落实压疮护理管理路径:对压疮护理管理路径记录单进行设计,应保障该记录单的全面性及合理性,含括所有对压疮患者所实施的压疮护理管理路径内容。压疮护理管理路径记录单可辅助于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及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针对于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来说,该记录表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且利于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压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追踪检查,避免相关项目的重复性记录,减少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量,提高其工作效率。(2)强化压疮护理知识培训:应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对压疮护理知识进行学习及培训,新入职护理人员应在上岗前对其进行规范性的压疮护理培训,邀请专家定期到院讲解最新压疮护理知识及临床经验。加强护理督导,要求护士长每日对压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各压疮护理措施实施效果,并督促护理人员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压疮护理知识。(3)建立压疮护理监控体系: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责任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压疮质量控制体系,一旦发现压疮患者后,应逐层进行上报,并保障在1日内到患者床边进行指导、追踪及审核。定期开展病历讨论会议,分析压疮护理缺陷出现原因,并制定解决措施,以促进压疮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4)制定压疮质量评价标准:以压疮护理质量标准监控单为依据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性的压疮管理:①对每日新住院患者均实施压疮风险评估,每日观察其皮肤状态,以便于及时发现压疮风险。②以压疮护理监控体系为依据,逐层上报压疮病历,科护士长及护士长应监督护理人员的压疮风险评估效果,以及是否有效落实压疮防治措施。③要求每日交接班时,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查看,保障每日评估及记录1次压疮情况,压疮好转后,仍需继续上报,总结护理经验,完善护理措施。④加强对患者的压疮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其护理配合度。⑤定期对护理人员压疮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将其纳入至个人绩效考评中,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总结:对住院患者的压疮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相关策略,利于降低压疮事件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于萍.优质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260-261.

[2]牛焱.PDCA管理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2):204-205.

[3]朱七枝,郑娴,王丽霞,等.我院住院患者压疮现状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2):68-69.

[4]张红红.护理风险干预预防重症患者压疮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1):98-100.

作者简介:梅媛媛(1992-),性别:女,籍贯:四川资阳, 学历:大专,职称:护师,研究方向: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