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刍议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谭乾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港供电局 广西贵港 537100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信息管理方式已经不再受制于传统管理方式,形式更为多样化。笔者通过分析目前计算机管理领域存在的各类管理方法,对计算机性能作出分析,进而研究出目前电子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期待为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项目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1 项目管理概念及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应用意义

项目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殊目的开展的任务,项目的开展受到时间成本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为了保障项目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项目管理工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由管理层进行领导,进而实施的一种管理责任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实施一般遵循效益最优化的基本原则,管理人员凭借技术方案开展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能够高效率完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项目管理制度能够体现出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具备重要意义,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首先,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推动计算机性能优化。由于计算机自身配置较为复杂,随着计算机向专业化以及精细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内部系统也呈现出日趋复杂的趋势,选择单一的管理方案将给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复杂的发展形势,管理人员想要达到配置最优化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而项目管理模式的开展,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对计算机配置进行详细分析,实现实时监督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

其次,在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内部,配置部件种类较多且较为复杂,增大了集成系统的操作难度。在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考虑到市场化模式,管理工作需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后,管理人员能够对计算机内部各部件进行详细评估,确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选择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项目管理模式的引入,将极大程度提高集成水平,提高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尽可能减少人力资源等成本的耗费。

最后,由于信息系统分布较为广泛,涉及到众多企业以及网络,使得外部竞争加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可以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尽可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吸引力。

2 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应用现状

2.1 范围管理不到位

集成项目的发展核心就是范围,范围也存在于整个集成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某一项目来说,明确项目具体范围是管理人员应当最先解决的问题。明确项目范围,能够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状况,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完成。而需求分析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前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而言,针对此类计算机系统集成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刻调研,了解客户需求,进而确定项目的实施范围,再对集成系统进行进一步创新,确保企业始终占据主动位置。目前来看,网络集成系统主要是由局域网搭建,通过网络化的发展形式,将各个工作站密切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管理结构。而市场中客户的主要需求是在网络中建立良好通信。基于客户的主要需求,管理人员需要将项目独立环节进行分离处理。因此,项目范围管理工作的开展将直接影响最终项目管理的效率,企业需要格外重视具体项目范围的划分,避免影响后续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团队管理有待加强

项目团队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发展核心,也将直接影响最终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若想要实现最终管理目标,就务必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团队。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具有擅长各类软硬件技术的人才,却缺乏对人才的管理工作。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许多管理人员只重视项目的实施,却忽略了对于市场以及人才等方面的调整,使得现有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团队过于关注技术层面的需求,却忽略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导致之后的销售以及财务等部门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2.3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区分风险与不确定性。根本而言,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风险是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最终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由于外部环境十分复杂,若企业不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够提前预知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且不能对风险做出及时的回应,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3 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应用改进措施

针对前文提出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本文将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3.1 明确项目范围,指导管理工作

对于客户业务而言,管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将项目范围明确。这也就意味着,项目范围需要与客户目标紧密相关,同时遵守内部价值链的基本原则,而非覆盖全部业务。集成项目的最终目标即为提高客户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需要格外重视项目效益以及项目效率这两个方面。本质而言,项目范围是指将客户需求作为核心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包含多方面内容,例如采购工作以及财务工作。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仔细探究客户需求,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确保项目质量符合客户预期,并严格控制项目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

3.2 加强团队培训,建立高素质团队

在计算机领域中,集成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集成项目的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项目实施的最终效果将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实际投入。因此,企业需要尽可能组建专业素养较高的管理团队,并选拔管理能力较强的经理。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由经理进行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与其他项目相比,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中会遇到更多的突发状况,例如客户需求的转变以及人员的流动。因此,系统集成项目对于团队稳固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实际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之前,经理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对于最终目标具备深刻的认识,例如客户的终极需求以及项目进度等等。项目内部需要将各成员职责明确划分,确保各个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同时,经理需要不断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积极沟通,及时发现集成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3 构建风险机制,及时预见潜在风险

在目前发展形势下,企业处于较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外部竞争压力增大,使得项目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挑战,例如项目资产评估以及投资价值等方面都具备较大不确定性。同时,集成系统项目的优化意味着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变革,这也导致集成项目具备较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避免项目风险对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实现实时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来看,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及风险的识别分析,计划,跟踪以及应对过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贯穿整个集成项目。将项目风险防范工作按照时间进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事前、始终以及事后的控制工作,如图1。

5ebe367708c35_html_587bf7861e9232b4.png

1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除此之外,为了尽可能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安排专门人才进行风险管理,列举出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各类风险进行仔细分析,确定风险等级。若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发现一些项目弊端,继续实施项目将会极大程度的损失企业经济效益。此时决策者应当立即终止项目实施,尽可能避免项目开展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将推动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需要重视系统的创新以及优化,促进各个技术之间实现完美融合。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分析,在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明确项目范围、增强团队建设工作、提高新型技术的应用程度,为集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推动计算机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立斌.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4):32.

[2]张星明.论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