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陈晨

天津市南开区阳光小 学 天津 300110

摘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除了对学生有知识传播的责任外,更重要的就是把教育好学生放在问题的首位。由此可见,在学生和教师关系中,保持积极的联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亲和力又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关注的,也是现阶段在大学生与思政教师之间最需要关注和攻破的关键点。鉴于此,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师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本文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后,认为在如今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情境四个方面下功夫,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能够得到提升,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为达到教育目的,也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情境四个方面“接地气”“动人心”“求真效”,真正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增强感染力,利用新媒体将基本原理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表达,令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达到运用亲和力的方式实现教育效果的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概念

亲和力,“亲”字面意思指亲近,在这里指受教育对象产生的亲近感;“和”字面意思指和谐,和睦,这里指在教育的氛围中产生的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力”字面意思指力量、能力,这里指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与力量。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亲和力即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与学生之间产生的关联,包括师生之间地位、态度、交流等关系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及认同度等情况。也可以将亲和力说成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人际交往关系。按类别分析,大学校园的亲和力与小学、初中的不同,是在小学、初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延伸的关系,不仅包含一般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独特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大学教育环境中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目标。亲和力的大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亲和力必须贯穿在师生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建的必要性

面对意识形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令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青年群体里迅速传播并使之真正认同,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适应新形势下的深刻变革,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95后大学生没有改革开放之前那一代人的经历,对意识形态的感受因时代的不同而完全不同,思政教育在95后大学生中已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须从内容、方法、载体、情境四个方面下功夫,使内容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方法既引起共鸣又引发共情,同时也可使教育者既有人格魅力又有个人亲和力,情境既有认知情境又有体验情境。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没人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封闭的农业和工业阶段,没有体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没有经历过对抗饥饿。在互联网下的信息技术时代,东方和西方的官方意识形态体系都丧失了吸引力,民主、自由、法治、阶级斗争等抽象概念令当代受教育群体难以产生共鸣,因为这些抽象概念只对当时有亲身体会的那一批人具有影响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主要体现在亲和力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维度的分析。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观测指标涉及“内容的共享度、感受的共情度、手段的适恰度、时机的精准度”;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分析,主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教育主体分析,主要表现在轻视教育对象、教师功底不足、主体容易缺位等方面。“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功不足、专业素养和学术功底不强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大打折扣”;从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维度看,主要表现在环境复杂、社会变革等方面,特别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给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造成了冲击,“有的教学内容用‘宣告’代替了‘说理’,用‘说教’代替了‘引导’”;第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来看,有学者从“课程载体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授课教师素质与影响力、教学环境的协调性与先进性”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生成机制;要“提升教学理论魅力、实践魅力、话语魅力和人格魅力”;从教学话语分析看,“教学较多地运用学术话语、文件话语和书面话语,过于理论化、概念化和抽象化”。

四、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策略

(一)增强教育主体传授魅力

思想政治传授魅力不单单考验的是教育者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有需要关注的是教育主体对于自己教育内容的认知和对于受教育主体的了解,来设计的课程方案,从而呈现出的课堂上吸引力。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前卫,另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把新技术融入到现有的教学中,让传统方法与现有的信息技术完美融合,也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学生接受度高的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起来,增强亲和力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理论资源挖掘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着眼于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研究。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偏重于应用研究,需要注重理论基础研究,围绕亲和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内容。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从源头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怎样增强思想政治具有亲和力”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剖析,并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理论基石。同时借鉴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夯实亲和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学段区隔,统筹学段衔接,从教材、教学和考核环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工作循序渐进、协同发展,用教育者的信仰信念、情感关怀、人格魅力通过说理教育、榜样示范、熏陶引领等方式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吸引力和认同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亲和力是一股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主渠道与主阵地两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主阵地。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渠道的决定性力量,那么,辅导员则是主阵地中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宇翔,沈光.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0):79-83.

[2]李娜.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教育现代化,2019,6(84):221-222.

[3]赵之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5):95-96+142.

[4]廖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其内在逻辑探析[J].才智,2019(25):93.

[5]彭志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38(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