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1

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杨海良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一中学 辽宁 朝阳 122000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关键词: 数学实践活动课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实践等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及信息技术能力进一步强化,在实践中感悟,在操作中体验,在过程中发现,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升华。    一、学校应加强对数学活动课的重视         学校对数学活动课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活动课的决定权在教师身上;第二,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方式,这不利于活动课的开展;第三,教师接受不到有关数学活动课开展方面的培训;第四,综合性较强的数学活动课得不到开展。因此,学校应该首先重视数学活动课,在观念上有一个新的认识,给予支持。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数学难度渐渐增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越来越强。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数学教学模块中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及初中生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步骤,恰当地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气氛中完成实践项目。初中数学教学及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机连接,只有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勇于实践,才能真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转换思维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把生活的真实场景搬到教室里,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用到数学,转化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例如,教学“利率”内容时,初中教材里以银行储蓄为例。数学实践活动围绕储蓄设计与研究。在班级教学时,可以创设银行的模拟场景。首先,让学生课下去了解各个银行的实际存储利率是多少,实地调查储蓄的程序和手续,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把当时的利率表制作并挂在教室墙上。其次,让学生扮演银行营业员和储户,提出问题,从活动中了解利率和计算利率。最后,进行拓展练习:怎样才能付出最少的成本让利息最大化呢?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每位学生都了解到只要进入社会,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就处处用到数学。例如,在家庭装修中,用到大量几何计算。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生活中抽象出了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提供解决变式问题机会,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应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除了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外,还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解决变式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论事情怎样变化都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应该针对现实生活问题充分挖掘数学背景,分析现实问题存在的多种可能变化,分别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应对真正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变情境。例如,小强、小樱和小军同在一所学校学习,三人上学时是同路;小强的父亲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时,顺便也接送小樱和小军;现在的问题是:小樱和小军分别在上学路上的路南和路北居住,小强的父亲接送他们上下学时,在路边什么位置等他们,使他们的路程距离是一样的。    我们联想到数学“中垂线”的问题:中垂线(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其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利用这个数学原理,我们把小樱和小军的住处连起来,然后作出这条线的中垂线,中垂线与三人上学的公路的交叉点就是我们要找的使他们的路程距离一样的点。这样利用数学原理,我们就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学,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深奥难懂,家长不会再认为数学没用,因为生活中处处能用到数学。    五、增进师生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协作越来越重要。新课标对数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建议,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真实社会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教师引领学生全程参与。数学实践学习一般采用分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这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分工合作提供了机会。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互相配合、互相体谅、互相竞争、自我约束、学会合作,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交流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展开,同学间相互指导,以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共同进步。小组同学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改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给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自主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课,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新也就自然而生成。    参考文献: [1]顾广林.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8):64-66. [2]杨德祥.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中文信息,2015,(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