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中“自学诱导式”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1

谈小学数学中“自学诱导式”的教学

柯桔治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中心小学 福建 南安 36234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是关注学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得到改善。   小学数学“自学诱导式”教研课题,从学生“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出发,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五步骤”。其中五步骤是核心部分。即:激疑自学——讨论释疑——探索练习——点拔诱导——巩固内化。下面就从新一轮的课改理念谈谈对小学数学“自学诱导式”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自学诱导式”教研课题,在“激疑自学”这个步骤中,注重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平行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吃饭时,老师不小心,两只筷子掉地上了。你想掉在地上的两只筷子的位置会出现几种不同情况?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境的设置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两只筷子位置的各种情况,为探究新知作好准备。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房屋是三角形的屋顶。建筑物门框的平面图如: 等漂亮的设计,提出:你们看到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形状?三角形框架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景物,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二、尊重主体,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学诱导式”在“讨论释疑”、“探索练习”、“巩固内化”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 1、“讨论释疑”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合作交流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其他人合作交流,交流各人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收、学会尊重、学会评价、学会完善。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同座之间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互相说说图意,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同桌说的怎么样?让学生在与同伴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同时使数学语言得到发展,增强数学表达能力。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他人对问题理解和解决方法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共识,形成结论。   2、“探索练习”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我们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几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长宽至少不小于5厘米)和10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测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10个小正方形不够测,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找测量的方法,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方法。进得出移动小正方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拼、摆、移动小正方形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数学模型,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巩固内化”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以促进知识形成技能。新一轮课改仍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因此课堂练习等等仍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请你设计一道题求长方形的面积,使面积为12平方厘米。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应用题,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有利于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自学诱导式”在“深化”这个环节中,倡导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

例: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块奥运金牌分给三位冠军,一人得几块金牌?那只有一块金牌,该怎么分呢?能乱分吗?不能,要平均分。同学们说到。很自然的扣住了这节课的关键。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工具解决多元化的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数学的视角观察、感受、认识、描述、理解世界,以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   总之,“自学诱导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注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一轮课改的教育理念。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