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张文文

安徽坦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8000

摘要:国际联系日益密切,各个国家都在飞速发展,而我们国家更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赶超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家的车,因而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在现有公路数量的基础上扩增公路数量,而对原有公路也要进行技术上的改进,最大化地保证公路的质量,减少交通问题的发生。本文就当前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内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针对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问题研究

虽然现在我国的公路四通八达,路面宽阔,但是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原来制定的公路技术标准已有许多地方已不再适应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当然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为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是我们当代急需完成的任务。

一、总则

对于公路的建设主要分为新建和改建。当进行新建公路时必须严格遵循此项标准,当进行公路的改建时因一些限制因素导致无法完全依照此项标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制定不同的技术指标,以实际情况,以较低成本进行适当合理的改动,但也要在不违反此项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根据地区地域的实际车流量、交通情况及使用性质对公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级,主要划分为五级,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每日可承受的车流量可高达两万五千量,他还有一定经济政治效应,是一种特供高速分道及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级公路每日可承受的车流量在五千至两万五间,为高速公路的经济政治效应的实现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汽车在一级公路上也可分道行驶,其控制出入的力度稍低于高速公路,只是进行部分控制;二级公路每日可承受的总的车流量相当于两千至五千辆范围之间载重汽车,其可行驶的车辆种类不限,主要连接经济政治矿区等地的干线公路或是连接城市与郊区的公路。三级公路每日可承受的车辆总和相当于两千辆范围内的载重汽车,是连接各个县城及城县的一般干线公路。四级公路每日所能承受的车辆总数相当于两百量以下载重汽车的数量,是间接局部地区的支线公路。公路等级逐级递减,所承受的车流量、公路的主要用途都是不同的。

要根据地形地势选用不同等级的公路,依据国家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计划,以长远的眼光看向未来确定公路的承载能力以及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当前我国有许多公路已不再符合我国发展的要求,因而需要对这些公路进行一定合理改造和规划,科学合理的对危险桥段进行改扩建、对路线形态进行重新规划、在路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宽路面可以增加车道及同时行驶的车辆,增建公路安全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已达到当前社会对公路质量的要求。

二、一般规定

公路形状的设计与车型相适应,确保车辆的顺利通过。

各种等级适合的车辆速度是不同的,公路的长度不宜过短,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长度大于等于二十公里,而二级公路的长度大于等于十五公里,三级公路的长度大于等于十公里,四级公路的长度大于等于五公里,对各等级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也有最低要求。在变道、交叉口等发生变化的地点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驾驶人员能快速识别。

公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车流量、车速、车道数量,还要考虑公路的防震、防自然灾害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公路的防震等级的起始级数为八级。

三、路线的设计

公路路线的设计要依据地形、公路使用情况,应用合理的技术,提高公路的质量。公路路线要分别从纵、橫、平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公路路线形态要适应驾驶的舒适度、驾驶人员心里及视觉,且要适应周边环境,一般不采用长而直的公路路线形态。大部分采用的是回头曲线,这样可降低公路的坡度,减少车辆的损耗,同时要避开地质状况不佳的地方,避免因地质变化问题造成公路路面变形而酿成交通事故的危险。再进行公路路线的建造时尽量避开房屋、树木、农田等地方,将破坏和损失降到最低,也要最大程度的给人们带来便利。

等级不同的公路车道设计和安排是不同,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设置的是四个车道,在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可以按双数增加车道数量;对于二级公路而言有些偏僻地区车辆较少和车速慢的车道将其宽度一般设定为七米左右,混合公路的宽度一般设定为九米左右,对于车流量大、车速快的公路路段一般情况下将其宽度加至十二米左右。总的来说公路路宽度的设定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具体宽度还是要根据实际车流量、车速等条件确定具体的公路宽度,而不能一概而论。

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的设置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在坡度处于百分之四以上时的公路宽度一般设定为三米左右,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车站等的路宽一般也设定为三米左右。

一般情况下会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之间设置紧急停车带,以便在高速行驶的公路上发生特殊情况的应对。其两边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而路缘带的设计也是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的,具有诱导视线的功能,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也是依科学原理所设计起到防晕眩和导向的效果。

四、路基设计

最新的公路路基设计标准为在公路两侧设置排水沟,公路路基一般比较高,为的是稳定路基,很多情况下会在公路两侧种植整齐的树木,目的也是为了加强路基,同时在公路旁边的一定范围内是不允许设置电线杆、管道等装置的,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定进行管理。

五、路面设计

对于公路路面的设计基本要求为设置车辆通行道、路缘带、变速车道、应急车道、慢行车道以及爬坡道,路面的设计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地质情况、公路所属等级、使用性质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使公路无论在抗震方面、耐磨性方面、粗糙度等方面都能达到当地人民对公路的需求。

六、桥涵设计

桥涵的设计主要是经济实用型,同时兼顾美观的特点,与路线总方向相一致,最好选择在水流较稳定、地质情况较好的地段,公路桥涵可利用当地的资源材料进行实施,通常情况下不会使用木质桥涵。

七、荷载标准

汽车荷载标准分为十级、十五级、二十级、超过二十级四个等级,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制定符合要求的荷载等级。

八、隧道设计

隧道一般情况下是设计建造完成后基本不会变动,因而对隧道的设计需要结合水质、地质等各种综合情况,依照严格的考核标准,对隧道建造地进行勘测考察,尽量减少平曲线的应用,如果因环境等原因必须使用,那么要求其内坡大于等于百分之零点三,小于等于百分之三,明洞长度总和未超过五十米的隧道,对纵坡不作要求。

九、路线交叉设计

公路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的现象,对于路线交叉的设计有如下要求:一级公路采用部分平面交叉,其他公路部分或全部平面交叉。对于交叉角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为大于等于四十五度的角。

十、结语:

对于公路的设计,是对地理地质、自然环境状况、路面路况、路面承载力、路线交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制定标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是建造好公路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结合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基本标准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

参考文献:

[1]李江伟.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方法[J].交通世界,2020(07):122-123.

[2]王恒,李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J].化工管理,2020(05):113-114.

[3]李立元,王祖荣.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问题解决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119.

[4]林建晓,胡宗文,李超.基于气候条件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0,18(0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