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冯雷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 针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理想,护理满意度较高,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效果

Effect analysi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and cost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ideal.

【 key words 】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vidence-based care;The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且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诱因较多,常伴有剧烈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发热不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可致人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多采用循证护理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反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2岁;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其中男22岁,女18例,年龄42~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主要对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基本情况掌握了解,时刻监测,观察分析患者实际状况。若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变化,护理人员可立即通知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施救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①建立循证小组。建立有效的循证小组,遵照循证原则,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业人员,结合个人护理经验。先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再解决程度较轻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寻找解决途径,保证解决计划的可行性,确定方案,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积极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家属,以温和可亲的态度安慰、鼓励患者,寻找有效途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重拾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患者与病魔斗争的勇气;③药物护理。医护人员给与正确药物、剂量、浓度,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时间和用药方式,叮嘱其按时按量严格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运用,合理操作,避免患者药液外渗引发静脉炎等;④饮食护理。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由流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拒绝辛辣刺激、寒凉油腻食品;禁止暴饮暴食,提高蛋白质营养支持,多饮牛奶、多食瘦肉,增强免疫力;⑤运动护理。第1周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坚决禁止重体力活动,同时肢体可被动活动,防止静脉血栓;第2周,患者可于床上坐起,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量;第3周,患者可在床边活动,也可于室内适度行动,进行自我护理;第4周,患者可近距离行走,同时适当延长病情较重患者的休息时间;⑥溶栓护理。患者灌注过程进行的越早,越能促进患者濒死心肌的挽救。溶栓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胸痛现象、其神志是否清醒,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意外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及时处理。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5e9cf35ee597e_html_d8047ff2c0d5ce1f.gif ±s))表

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5e9cf35ee597e_html_d8047ff2c0d5ce1f.gif ±s)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 平均住院费用(元)

对照组 40 33.1±5.0 7120.4±658.9

观察组 40 19.7±3.1 5527.1±644.3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满意率[n(%)]

对照组 40 5 (12.5) 7(17.5) 18 (45.0) 7 (17.5) 3 (7.5) 12(30.0)

观察组 40 28 (70.0) 10 (25.0) 1 (2.5) 1 (2.5) 0 (0.0) 36(95.0)

3讨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急剧增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升高,患者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狭窄基础上,其致病因素包括心排血量骤降、粥样硬化斑块内或板块下出血、心肌需氧量增加等。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濒死感,临床检查通过心电图、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等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及时有效治疗护理,能缩小梗死面积,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循证护理改变以往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进行护理的传统模式,在建立科学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有序化的护理措施。同时通过文献检索,加深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服务。

该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医患关系,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明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9(13):199-200.

[2]欧阳珊娜,宋玉如.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2(16):257-257.

[3]汤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1(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