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雷敏

四川省泸定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定 626100

近年来,在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所认可,促进了护理理念、护理方式的创新改变,切实推动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向着现代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趋势不断迈进,提升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结合目前我国手术室护理工作现状来看,虽然呈现出不断进步的发展态势,不过也存在着一些护理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护理的可靠性,一旦没有引起重视加以防范,很容易给护理工作埋下隐患种子。那么,手术室护理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呢?又该怎样防范这些不安全因素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

手术室护理有哪些不安全因素?

缺少健全医院制度

有些医院在经营管理中,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规模和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医院制度,只是将其他医院制度复制过来,导致制度的执行效果比较差。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患者手术名称、床号、姓名等信息在进入手术室后进行仔细核对情况频繁出现,增加了接错手术患者的可能性,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足

意识是行动的先驱,如果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良好法律意识,没有充分料及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就不能很好的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法律范围、责任和义务,难以明确手术室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高风险工作,在这种意识欠缺的状态下,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然不能得到保障。

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在患者较为复杂的手术过程中,不能做到熟练、规范的护理配合,对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也不够到位,加之缺少自主学习精神和工作上进心,既影响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长期处于应激工作状态

众所周知,医院的夜间急诊和突发手术需求非常多,面对这些急待诊治和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性长期处于应激工作状态,自身的饮食规律和睡眠作息失调,在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下,增加了工作失误发生几率,容易引起医护矛盾以及医疗纠纷。

怎样防范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呢?

加强医院制度建设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时代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医院体系制度作为规范和指导要求医院各项工作的依据,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建设,与时俱进的完善制度内容,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出健全的手术室护理制度,用科学、可行的手术室制度保证各项手术室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落实。此外,为了发挥出制度的保障作用,建议医院制定出并严格执行与手术室护理制度相配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晋升机制,以便在规范护理人员同时,调动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

加强护理人员法治教育

在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医院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依法治国理念充分渗透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治教育,使其对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了如指掌,并且可以在具体工作中一一落实法律范围、责任和义务,成为法律的践行者和维护者,在高举依法工作的旗帜下,切实避免和防范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一方面医院要定期开展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力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专业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充足的思想教育,从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可以在良好职业素养与高超专业水准的融合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医患沟通

首先,患者作为手术室护理的对象,能否与患者良好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患关系。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核对患者手术信息、术后预后情况、护理措施反馈效果等环节中,使用亲切的语言、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令患者配合治疗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减少医疗纠纷和护理不安全因素。其次,考虑到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的应激工作状态,医院要适当的增加护理工作人员数量,合理排班,以保证护理人员的生活和饮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以降低工作失误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