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让小学音乐教学面向学生全面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让小学音乐教学面向学生全面发展

盛鲜仙

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教育体系当中,音乐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能对人的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带来更多的听觉享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抒发,并具有着一定的减压作用。所以,本文将阐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阐述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落实对策,希望能让音乐教学的开展做到面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

前言:小学音乐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音乐学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不断地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让学生对音乐更好的形成审美和认知。

音乐核心素养的维度分析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所谓的核心素养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是我国教育推动立德树人这一举措的一个重大的路径。在音乐核心素养当中,主要可以划分成四个层面和维度,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进行大力培养的。1.审美价值。所谓的审美价值通常情况下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将审美作为核心,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好地获取到爱心、道德、意志等,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让学生对音乐逐渐的具备鉴别和欣赏的能力。2.创造发展[1]。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展现音乐教育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欣赏、表演、作曲等方方面面。3.音乐交往。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乐器的展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学生的即兴表演和创造力的展现起到一个助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4.音乐文化[2]。音乐是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和遗产。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引入音乐文化,让学生对音乐文化产生更多的热爱和了解,不断的加大音乐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所具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文化产生热爱、尊重和理解的心理,真正地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的价值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上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在课堂当中不断探究、深思的课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新课标的要求,让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完美的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断地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具有更好的表达音乐的能力。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应该展现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音乐魅力进行感受,让学生逐渐的具备体会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好地创造和表达。这样能够对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好地进行培养,将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实施开放教学,提高审美价值

音乐课堂的开展不同于理论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应该走向更加多元和开放的环境当中[3]。在课程开展中,应该大力的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重视。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地促使开放式教学的实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大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对美好生活产生追求和向往之情,让学生的审美价值和体验不断的增强。例如,在教唱《小螺号》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编创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在歌词当中一些画面的呈现是比较生动的,有海鸥、浪花,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相应的画面。所以,在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密切地了解到捕鱼者的家人对其的牵挂,让学生对美丽的大海和蓝天尽情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螺号嘹亮、空旷的声音。这样就能推动课堂氛围走向高潮,并更好地达到一个鉴赏的效果,让学生的审美价值得到不断的提升,让音乐学习变成学生的一场审美之旅。

引入古诗吟唱,感受文化魅力

音乐文化的渗透也是音乐核心素养当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应该达成的目标和任务[4]。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因素都被流传下来,是民族智慧所呈现的结晶。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加强音乐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吟唱,让学生对音乐韵律进行更好的感悟。这样就可以有助于学生价值观、思想观、社会观的树立,让学生的道德境界不断的提升,为民族文化的弘扬贡献一份力量。例如,在音乐课程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游子吟》这首经典著作引入进来,带动学生在后续中的吟唱,不知不觉地进行文化的渗透。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诗词的难度比较高,其中出现一些生字词,所以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突破障碍再进行朗读和演唱,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演唱的魅力,能够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经典文化的认知和继承,让学生本身的素质文化和文化修养不断的提升,为学生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的夯实起到一个提高的作用。

结合现代技术,促进社会交往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现代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教育在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能够为学生创造和想象力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好学习目标。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教师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地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文化和艺术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海量知识。例如,除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之外,教师也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音乐欣赏。比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中国民族乐器”的过程中,在课前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获取到琵琶、秦琴、扬琴、高胡等乐器相关的演奏片段和图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边观察边听,借助视觉来对听觉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让学生对乐器所呈现的不同的音色差异及效果来进行深刻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让学生更好的感觉不同民族乐器所具有的明亮、清脆、曲调优美、通畅等不同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感知,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社会交往的促进有着非常关键的助力。

加强表演编创,推动创造发展

新课程大力的倡导,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大力的鼓励和保护学生在体验当中的创造性和独特见解。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不断的将表演编创这样的方式引入进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不受固有模式的限制,让学生的思想能够摆脱束缚,让学生在音乐教学当中获取到更多的提高和发展。例如,在聆听《歌颂祖国》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编创。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6-8个小组,让学生在歌的伴奏下对舞蹈进行编创。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放手去编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在编创过后,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表演,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体验会得到更好的丰富,能够真正的做到轻传授、重自主,推动学生的创造发展,让音乐课程的价值和魅力得到不断的展现。

创设良好环境,培养人文素养

良好氛围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好的生成音乐兴趣,推动学生学习,产生更多的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都是比较感性的,缺乏自律意识。所以,要想让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更好的参与,教师就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自主、轻松的空间,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对氛围进行感知和营造。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运转,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更好地进行契合。例如,在讲解《爱的人间》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做一个小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与身边的人、朋友、家人一些有关于“爱”的小故事。比如他人付出、自己付出、互相帮助等等,让学生分享故事,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就可以让画面进行重现,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良好,深化学生的体验,并做到了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更好的加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渗透多元理念,感知时代气息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创新理念的融合和引入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指导。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也不能仅仅的局限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而是应该将多种资源和元素更好的融入到其中。例如器乐、曲艺、戏曲、古诗词的演唱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让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的视野得到良好的拓展。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国外的一些新颖的音乐教育理念引入到其中,比如奥尔夫教学法等等。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旋律、节拍和节奏,对学生音律、节奏感的培养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体验变得更加深化,让学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重视,促使学生对音乐文化所具有的魅力更好地进行感受,真正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核心素养的良好渗透。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动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渗透已经成为教育当中的一个永恒和关键性的课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学科当中得到更多。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应该实施开放教学、引入古诗吟唱、结合现代技术、加强表演编创、创设良好环境、渗透多元理念等等,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让教学变得更加高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陈鑫莹.小学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24):173-174.

[2]张小磊.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J].北方音乐,2019,39(24):178-179.

[3]成慕蓉.小学音乐师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点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4):182-183.

[4]吕晓虎.摭谈小学音乐课堂“有效聆听”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4):184+189.

[5]杨富丽.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2):149+159.

[6]卞蓓蓓.创新微课策略,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19,39(22):165-166.

[7]郭海林.探究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02.

[8]王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探索——以二声部合唱《太阳出来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