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迟令师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小学 山东 潍坊 262222

摘要:信息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小学生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却因心智不够成熟而容易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观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引导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使之看清事件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理念,那么必须先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通过语言、行动等去教育学生,让其愿意服从管理并规范行为,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提升途径;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给学生创造出阳光向上的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新时期下,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也是小学生各方面的榜样,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教师应及时转变理念,看清未来进步趋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提升师德修养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使之逐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一、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途径

(一)理论基础的强化

教师道德与修养的提升,需要先强化理论知识,才能通过实践应用到授课中去引导学生。教师要多了解心理、教育方法、人文等众多范围的内容,正视自身的不足,有方向地去改进,逐步增强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强大的理论基础将学科的艺术性展现出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感受到其中魅力,更好地参与进来,提升授课的质量。教师在新时期下转变理念,认识到师德修养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去丰富自身多方面的知识,满足学生真实的需求,提升授课质量。

(二)敢于创新,饱含时代气息

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较多,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敢于创新,对其表示尊重才能更好地进行授课,提升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付出大量的耐心与精力,用情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收集到其成长变化,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来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接触各学科内容,敢于突破以往思维的束缚,做到跨专业的创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对目前的授课成效进行探究,有利于迸发出较为前卫的想法,给学生构建出趣味课堂,符合其成长规律。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提升道德修养,彰显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授课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出时代气息。

(三)实践与反思下总结经验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道德与修养,教师还应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经过多方锤炼使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在学生交流中认识到授课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实践去完善,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感,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出努力。教师善于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优化授课方式,最大程度地在实践中提升道德与修养。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的培训,分享经验并相互观摩,弥补自身的缺陷,形成较高的素质,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四)树立模范作用,营造和谐气氛

学校应把师德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通过图文的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营造出大范围的德育气氛。学校恰当的运用平台将真实的事例、身边的模范行为等进行宣传使教师受到感染,主动去提升师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起标杆。校园气氛中饱含着和谐、文明的气息,推动教师的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深入学生心中做到共同成长,为社会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二、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提升方法

(一)调整心态,严于律己

教师若想提升师德修养,首先要做到自律,才能在小学生中产生信服力并督促自身不断前行。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繁琐的工作,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对自身提出高的要求以更好地做到自律。这个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心理压力,需要做到适当的调节,保证具备正确的态度,有效提升道德修养。教师应控制自身的理智,遏制潜意识中较为极端的因素,使心理平衡并做到自律,以学生需求出发,逐渐增强道德修养。

(二)剖析自我,以德育人

小学生因家庭环境、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在课堂上出现个体差异,教师应做到尊重并设计出多样的讲述方式,以满足其真实的需求。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认真听取其意见并进行深信剖析,承认自身的缺点,做到不断的改进。在学生的监督下,教师规范自身行为,以模范事例和新时代理念为指导,追求高尚的道德与修养。教师不再是通过略带强制性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而是以道德修养和人文魅力对其做到心灵的震撼,实现以德育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为提升道德修养而不断努力,深入剖析自身,逐渐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三)磨炼意志,坚守道德理念

小学教师要端正教育态度,带着高度的责任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时代下,诸多的社会现象不仅对学生有着影响,也容易动摇教师的内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流露在日常的言行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平时应通过自省来严格要求自身,即使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要坚守道德理念,使意志得到磨炼才能提升道德修养。学校要关心教师的情况,尽可能地为其排忧解难,实现教育机构的民主性,使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下有更多的精力去提升道德修养。教师感受到教育机构对自身的重视,更有信心去参与工作,面对困难时坚守道德理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小学教育中,教师从转变理念开始,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道德修养,使周身散入出震撼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审视授课方式中的优缺点,有方向地去改进,同时多与学生沟通并了解其心理变化,运用恰当地手段使之走上正确的道路。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下,使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人格品质,正视社会现象并愿意规范行为,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更多的内容,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做到全方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突破师德评价若干困境的思考[J].糜海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1)

[2]基础教育师德建设内涵、着力点与方法[J].臧雷.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

[3]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研究[D].首智.南昌大学2018

[4]浅谈小学教师师德修养[J].张宪贵.新课程(小学).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