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探微

陈君青

福建省尤溪县文公小学,福建 尤溪 365100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搭建自己的知识以及学习体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构架有比较深入的认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用一定知识为基础,进行辐射性思考,通过想象、关联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和记忆知识、掌握知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 效率

思维导图是将发散的思维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同大脑构造一样,由核心出发向四周扩散,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搭建自己的知识以及学习体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构架有比较深入的认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用一定知识为基础,进行辐射性思考,通过想象、关联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和记忆知识、掌握知识。

一、认识思维导图,学会绘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工具。在教学应用前,首先要对学生专门进行思维导图的知识培训,详细介绍思维导图的意义、种类与结构特点,如树形思维导图、框架思维导图、流程思维导图等,积极为学生演示每一种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让学会用笔纸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同时,要加强绘制思维导图的经验交流。对于初学者来说,错误、不足一定是存在的。在培养小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们势必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而且思维导图本身就反映小学生的思维结构,每一个小学生设计出的思维导图都有个性化特点,对此,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要多分享、交流和合作,在他人的启发与帮助下提升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备课的系统性

思维导图有着很强大发散性,很多相关的知识点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拼对到一起,而是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出发从中心像四周散发的知识网。一方面促进小学生发散性学习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囊括的面比较广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紧,更需要学生具备较为综合的储备知识的能力。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备课,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入口,体现了道德和法制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组课文,加强各单元链接。这样每一课的内容重点、知识结构都一目了然。不仅从这张导图上能很快找到每篇课文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能发现各课文间的内在联系、共性及不同点。

例如,人教版的道德和法制三年级下册前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二单元“我在这里成长”、第三单元“我们的共同生活”。而每个单元还有三至五个小分支,就拿第一单元来说就包含“我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我很诚实”“同学相伴”四方面的教学内容。将三个单元融为一个主题“成长”,再按场所的角度分为“校园成长”“家庭成长”“社会成长”。每个成长又有之不可分割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前后逻辑关系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小学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系统学习的重要性,存进小学生系统学习。

三、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说理性较强,本身比较枯燥,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思维导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儿童的心态很接近,儿童对世间事物的天生夸张、取舍能力与漫画的造型要求不谋而合。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通过图画的方式引导思考,在表现形式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这课教学中,我们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教学,使呆板无聊的生活中自然灾害一下子“活”了起来,给学生一种近在眼前的“立体感”。思维导图可以明显改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减少语言文字叙述的繁琐,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防范等方面一目了然。

四、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具有开放性与发散性特点,在板书设计中,一个中心点可以有很多个分支,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大脑作为发散性思维联想机器,外部表现于思维导图。通常我们在设计板书时发现有时会有不同的灵感迸发出来,有可能一个知识点会设计好几个形式的思维导图。如教学传统民俗文化内容时,可以从不同的传统节日展开,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食品特色、活动习惯、不同朝代诗歌等等扩展开去。同时,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用多角度、多维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利用思维导图,改善信息加工方式

学生在构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节点的增加或对概念结构的修改都体现了学习者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过程。运用小插图及代码,不但可以更强化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思维导图把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图的直观性特征对当前的新知识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使学习者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从与旧知识实质性联系中找到同化、吸收当前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这一切优势,恰恰是传统课堂教学所缺失的。

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常常是分散式的,所以学生脑海中对于知识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每一个单元组学习之后,为学生布置一个创设思维导图的总结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真实比照,把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