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2

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姜薇

哈尔滨石油学院 150027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英语一直都是一种被重视的语言,当前背景下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绝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而高校英语教学的事实情况表明,很多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都只是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英语使用需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阶段,教育部指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有效避免与外国人沟通交流过程中的误解与冲撞,这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最新要求。通过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主培养跨文化意识,这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一、将跨文化交际融入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校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语言工具,使其不仅能明确英语词汇、语法的运用,还能深入思考西方文化,发挥语言文化载体的作用,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外国语言运用习惯和行为特征等有所了解,确保学生多方面发展,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将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有必要的,可以保证学生对语言和文化间的联系有清楚的认识,明确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并在挖掘语言文化内涵的情况下,保证语言交流的有效性,突出语言运用意义。在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应注意到:要想规范语言运用,需要对国家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特点有充分了解,能自觉转换思维来进行交流沟通。具体到英语教学中,通过注重跨文化交际的融合,可为学生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传统英语教学中,更多注重为学生讲解语法、句式结构等知识内容,而忽视了英语语言工具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英语兴趣的缺失,使其对英语教学实质认识不够,难以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流畅沟通。从英语语言特点来说,一个语言的形成与国家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要在跨文化交际理念引导下,注重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在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文化教学观

一直以来,无论是非英语专业的四、六级考试或是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从考试题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英语类考试更加侧重词汇以及语法的考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目的较为单一,只为通过这类考试。通过调查分析滁州学院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大的词汇量,并能够正确地使用语法知识进行写作与翻译,但是大部分非专业英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受到制约。同时,英语专业学生虽然有较多机会锻炼口语,但是口语交流的对象局限于同水平的学生,无法接触外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较难得到提高。

(二)高校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候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最后一个问题表现在高校学生方面,无论是进行哪种外语学习的时候都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从而受到不可避免的干扰和影响。例如,高校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会经常不由自主地把说话方式转变成汉语语言形式,也就是说其在面对外国友人的时候虽然在说英语,但是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却仍然是汉语的形式,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如果在这种影响和干扰之下汉语对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产生了正面影响,那么就称为汉语的正迁移;如果在影响和干扰之下汉语对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就称为汉语的负迁移,在实际的交流过程当中负迁移的例子较为广泛[3]。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校学生的交流都有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无论是在学习当中还是在实际的交流当中,这都是一个必须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对于跨文化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虽然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在各个环节中间有出现一些关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知识重点,但是由于我国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起点比较晚,没有形成完备的科学体系,而且知识体系构建得也不完善,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许多高校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重视,在教学过程当中给仍然还是选择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甚至于部分知识也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体系当中,这与我国目前一直进行的教育改革中的“改革”有些相冲突了。教师对于跨文化意识不够重视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如今的语言学习途径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选择,而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上面依旧是选择之前的单一教学模式,“互联网+”需要得到重视。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就可以看出来,跨文化意识当中涉及有两种文化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进行对比,那么在进行这项对比的时候,就涉及我们可能正在与人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建立在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也才能够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提升,而且此类交流本质是属于交际的范畴,在这种跨文化交流当中,交流主体本身的人际关系可以得到拓展。这就好似举办文化交流会,参与进去的人不仅在知识上面、能力上面有所提升,人际关系方面同时一项巨大的进步。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师应当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文化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体会中西方文化之中存在的不同特点。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电影以及英语类脱口秀,比如当下大受欢迎的文化访谈类节目《非正式会谈》,来自11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围绕热点话题和青年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能让观众体会到不同文化熏陶下所形成的不同的逻辑思维。

(三)改革学生外语教育综合考评制度

高校学生综合考评制度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外语教育格局。传统以应对考试为中心的高校外语教育通常伴随一定的强制化教学色彩,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应针对现有学生综合考评制度将考核内容做基础调整,以阶段性外语文化教育为方向融入部分理论文化概念,使外语考评制度成为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助推剂。首先,高校需重新制定外语考核标准,优化外语考核结构比例,提高外语文化知识考核题目比重。其次,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秉承文化为先的教育理念进行文化教学实践规划,并适时地组织外语文化教育学习活动竞赛,依据竞赛结果给予学生综合学习评价。通过该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群体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的语言文化魅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实践考核条件。最后,教师应当做好专业外语教育引导,改变学生传统观念下对外语文化概念的认知。以此,充分引起学生对外语学习文化内涵的重视,为其未来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做好教育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需要注重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育的结合,从而为英语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设定提供有效思路,促使英语教学满足人才全面培养的需求,改变以往单纯讲解知识表层含义的方式,而注重学生的文化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应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真正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的融入。

参考文献

[1]毛军社,寇静.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05):72-75.

[2]李绘.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析[J].海外英语,2018(16):93-94.

[3]鲁宁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8,11(22):103-104.

[4]王静.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95-96.

[5]牟晓.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