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分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陈秋全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胸 / 神经外科 516211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分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采取分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相较于常规组,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两组研究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分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护理干预方式。

【关键字】基底节脑出血;分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神经功能;康复

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通常需接受手术治疗,但术后容易使神经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需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1]。为研究分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本文特选取10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5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皆分布在3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8±9.32)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占29例,女性患者占21例;康复组中男性患者占28例,女性患者占22例。经检查,所有患者皆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疾病学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无严重的心肾类功能性障碍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所有患者及家属皆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常规的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讲、护理环境管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康复组患者采取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措施:(1)急性期护理:在术后1周内,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脉搏、呼吸、血压等都稳定后就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首先,确认患者是否意识清晰,针对昏迷卧床的患者要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注意发生压疮;针对意识清晰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要协助排痰,避免发生呛咳;其次,在术后1周内,患者大多肌力降低,要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例如活动指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2次/d,10min/次;还要注意床位高低的调节,良肢的摆放,呈头高降低的半卧位,躯干要稍微后仰,腰部垫枕头减轻承重负担,每2h要协助患者翻身调整姿势,避免压疮;最后,确认患者是否有吞咽困难,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提供营养液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2)稳定期护理:术后2周,患者的大多症状已经减轻,各项体征也持维稳状态,此阶段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更多的功能训练,但在此前要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训练的必要性,提高其护理的依从性,确保训练的有效性。首先,有吞咽障碍者,要进行吹气动作、咀嚼、舌肌伸缩运动、 舌背抬高等训练;其次,有语言障碍者,要指导其进行声带、软腭、面肌、舌肌运动锻炼,逐渐从单、双音节逐渐向句子过渡,恢复语言肌肉功能;最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锻炼,如站立、坐起、穿衣、进食、洗漱和如厕等,促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评分项目主要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凝视、视野、面瘫、左右上肢运动、左右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共11项,分值在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0-1分: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1-4分:轻度损伤;5-15分:中度损伤;15-20分:中度接近重度损伤;21-42分:重度损伤。护理后,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e918a5af0699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比较差异小(P>

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5e918a5af0699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康复组

55

11.64±2.87

2.57±0.85

常规组

55

11.83±3.02

4.92±1.14

t

-

0.338

12.256

P

-

0.736

0.001

3 讨论

基底节是人体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结构,基底节脑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偏盲等,若有大量出血的现象还会伴随意识障碍[3]。一般情况下,脑出血可能会破入脑组织,进入侧脑室,引起继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基底节区出血,直接破入脑皮质的比较少见,出血的部位大致可分三类:一是鞘核出血,二是丘脑出血、三是尾状核头部出血[4-7]。在术后大多患者都有神经功能受损的现象,影响患者本身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对此,需要提供精心的护理以改善预后,恢复神经功能。

通过常规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但缺乏针对性,对于恢复神经功能作用较小。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康复护理就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阶段性的个性化护理,从关节、语言再到日常活动锻炼,充分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逐渐康复,达到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目标。依据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后,相较于常规组,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两组研究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对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分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护理干预方式。

参考文献

魏成博. 两种术式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的影响[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15(2):40-42.

冯屹, 李斌, 谭卫, 等.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及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27(5):755-759.

何思锦, 白小欣. 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结合颅内压监测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3(19):2104-2107.

郑玺, 孙敦鑫, 殷捷.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指标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 25(3):618-623.

种冬霞. 音乐干预联合康复锻炼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19, 14(04):40-40.

李海燕, 武欣. 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10):72-75.

华军. 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风险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8, 28(0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