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崔冬强 杨医通

巨鹿县医院 河北省邢台市 055250

摘要:目的:研究将临床路径干预应用在脑出血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即为参照组(n=33例)以及实验组(n=33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临床路径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以及组间差异。结果:经对症干预之后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对比参照组各项数据显示P<0.05,统计学形成显著差异。结论:在脑出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设计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治疗;临床路径

课题名称:《巨鹿地区出血性脑血管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预后分析》

课题编号:20191313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脑出血属于中老年人群高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及病死率较高,临床多给予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可见颅内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患者有程度不一的认知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近几年,护理服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现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升认知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笔者研究的66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经CT检查之后均已经得到确诊,排除肝肾功能不健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患者以及家属在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之后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分组形式选为随机数字表法,参照组33例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6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岁44,中位年龄为(62.54±6.98)岁;实验组33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7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为(60.54±5.65)岁。对此次诊治的两组脑出血患者基线资料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发现P>0.05,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高压氧仓、理疗以及针灸等对症治疗,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等干预。运动疗法实际上就是定时变换患者体位,保持患者肢位良好,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开展体位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以及站位平衡训练。作业疗法就是依据患者功能障碍情况予以不同锻炼,如如厕、穿衣以及进食等日常活动,同时给予患者砂板磨运动木钉盘摆放练习、滚筒运动、摆积木以及拼图等训练。实验组患者予以临床康复路径设计,依据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以及病案回顾等形成临床路径流程图以及临床路径文本,医院构建临床路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自身责任与义务,依据临床路径表小组成员完成患者的康复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1)平衡训练:待其病情恢复稳定同时明显好转后,可尝试开展平衡训练。即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坐起以此来实施坐位的三级平衡训练,同时由坐位到站位进行转移,进行站位的三级平衡训练。(2)卧床训练:待其脑水肿得以有效控制且颅内压稳定,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可开展短时和适度的关节被动活动和少量的键肢体主动活动,之后逐步过渡到床上翻身练习,如若病人存在失语症,需要实施听觉刺激和语言训练。(3)生活能力训练:在其病情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日常生活的相关动作训练,主要有进食、持物、书写、洗漱和穿衣等,帮助其克服依赖心理,同时增加患者康复信心。(4)步行训练:待下肢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后可采取步态训练,之后辅助步行训练,直到较为复杂的步态练习。

1.3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价,该简易量表主要包括患者的定向力(10分)、记忆力(3分)、注意力与计算力(5分)、回忆能力(3分)、语言能力(9分),满分为30分,27~30分为正常,低于27分可视为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21分,可视为轻度;10~21分为中度;小于等于9分为重度。②NHISS评分[3]。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本次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NHISS评分主要包括患者意识、言语、水平凝视功能、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面瘫及步行能力等,满分为45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进行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1.90%(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5e915b4f60091_html_58551c41abb63148.png

3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并且患者发病初期血肿体积不断增大,血肿占位效应明显,再加上出血后血肿周围可见明显水肿现象,导致该疾病病死率高,临床多给予患者微创术来改善其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清除血肿,使其颅内压快速下降,挽救其生命。但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可见多种并发症,如受患者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有程度不一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脑出血高发后遗症,患者主要有注意力、记忆力明显下降现象,且不利于运动功能恢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所以积极解决脑出血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问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脑出血近年来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中需要保持卧床休息并维持器各项生命功能避免继续出血,并对血压水平进行调整,总体治疗目的是降低其死亡率及残疾率并改善其预后。而康复治疗则是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有效干预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尽早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促使其各项身体功能的良好恢复,来帮助提高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待脑出血患者病情平稳且生命体征稳定后,越早开展科学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效果越优。

笔者研究显示,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治疗之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7.54±5.5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7±0.64)分、总有效率96.97%对比参照组更具优势,组间差异显著。结果证实,在治疗脑出血中康复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最合理的康复方案,其中临床路径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案,依据路径表医护人员每天认真完成所有项目,如果发生异常,及时检查可能存在的原因,评估治疗方案,改善治疗计划。

4结论

综上,临床路径干预应用之后能够促进脑出血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雄鹰,李年贵,郑丽芬,等.脑出血康复治疗的临床路径设计与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65-1067.

[2]吴美芳,张贞丽,李倩云,等.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7):1025-1027.

[3]王涛,高素芳,周伟伟,等.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269-269.

[4]高传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68.

[5]韦丽萍,钟焕琴,韩锦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6,36(1):60-62.

[6]金占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治疗探讨[J].海峡药学,2015,27(11):176-177.

[7]王莉.老年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34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