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浅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玉文静

甘肃省山丹县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100

摘要: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日常起居饮食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经过系统有效的护理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系统精心的护理,可以切实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疾病认知度与依从性,护理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体会;心理护理;康复指导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炎,主要累及小关节,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同时还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目前RA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多数患者对RA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治疗丧失信心或中断治疗,久之造成关节的破坏和畸形,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临床观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还会伴有心理负担,精神状态欠佳,直接导致治疗、护理效果欠佳。因此加何正确指导RA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年龄(47.1±3.2)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5±1.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手足麻木、关节僵硬、关节肿痛、发热、焦虑、精神状态差、食欲低下、睡眠状况不佳等症状,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内心存在较多负性情绪,其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等,且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信心不大。针对这种现象,护士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令患者信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介绍治疗成功典型案例,同时告诉患者当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与科学性,令患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多参与集体娱乐活动,充实生活,给予物质与精神方面双重支持;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护理与康复锻炼间的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康复观念,加强锻炼,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1]

2.2健康教育

系统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增加患者对RA的了解,从而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其依从性,对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系统健康教育,讲解RA的病因、病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后并且以讲座的方式跟患者讲解RA目前国内外治疗现状,以及积极治疗的意义,讲述科学、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在疾病知识上的需求。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突出的症状,也是病变活动期所必有的症状,其最常受累的关节为指、趾、踝、腕、肘、胸肋、颈、肩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急性关节痛应绝对卧床休息,被褥洁净松软,用床上支架支撑被子以免关节受压。治疗及护理时手法要轻,根据疾病性质给予保温、热敷、针灸等或配以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减少疼痛。在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缓解关节压力,缓释患者关节的疼痛。

2.4日常起居饮食护理

起居护理:患者的居住环境要保持舒适,不宜太吵。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要及时提醒患者注意天气及季节的变化。秋冬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患处的保暖;春夏季节注意勤换洗衣物,保持衣被干燥。饮食护理:长期用药影响了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与食欲,因此营养饮食变得尤为重要。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容易消化,应该是富含钙、铁、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忌刺激、油腻。

2.5康复指导

体位指导:RA患者的姿势动作异常,往往会影响患者今后的活动功能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姿态护理的目的是时时注意纠正患者不良的姿态、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有利于今后恢复健康,正常进行工作。家属在护理患者的坐、立、站、行、睡眠等姿态均需注意并及时纠正。关节锻炼:针对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因为RA患者受累关节多,各个关节恢复的快慢不一,所以进行关节锻炼时不必强求一致。另外,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要保证充分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理疗:锻炼关节前可加理疗项目,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利于锻炼,起到消炎、去肿和镇痛的作用,在家可做热敷、洗热水浴,可睡电热毯,戴手套保暖,有条件的可做推拿、按摩等理疗项目。

3.护理结果

经过系统有效的护理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的依存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提高,能很好地配合基础治疗,坚持规范的治疗方案极大地改善了预后,同时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4.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进展缓慢,在发病初期,患者会感到手脚麻木,疲劳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关节病变部位会出现僵硬和疼痛症状,同时累及周围关节,严重者四周肌肉组织发生萎缩,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贫血,发热,最终导致关节侧偏向性畸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统计显示,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缺乏疾病认知,且受长期药物副作用影响,治疗依从性较低,基于患者治疗与护理现状,制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具有重的现实意义。作为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我们,对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进行系统精心的护理,减缓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他们的病情,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康复治疗,直到能够生活自理甚至得到更好地恢复,并以恢复的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瑞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4,31(5):232-233.

[2]刘玉玲,高维杰.社区护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28(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