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吴秋香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实验幼儿园 365000

【摘 要】幼儿音乐欣赏是幼儿感知、理解、体验音乐作品的一个实践过程,它对于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形成良好的个性情操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音乐欣赏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精选音乐欣赏内容和指导欣赏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关键字:幼儿 音乐欣赏 能力培养

幼儿音乐欣赏是幼儿感知、理解、体验音乐作品的一个实践过程。音乐欣赏可以使幼儿在乐曲的熏陶下愉快活泼、心情舒畅, 从而增进身心健康, 同时它对于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形成良好的个性情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欣赏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 音乐欣赏活动占有一定的比重, 但常被老师忽略, 存在以下三个误区:(一)认为欣赏音乐就是放段曲子给幼儿听, 听后熟悉曲子名称、知道几拍子、情绪如何就行;(二)受教师指导的影响, 幼儿对音乐内容不理解或理解过浅, 在感受音乐的内容上显得空洞苍白, 领悟不了内容实质,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三)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讲解得多,启发得少,忽略欣赏、想象、表现、创造等。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对音乐作品产生丰富的想象,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使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需要我们寻找出一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幼儿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

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精选欣赏内容

首先, 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 精心选择欣赏内容。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思维具体、形象, 兴趣缺乏持久性,因此, 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多让幼儿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和选择幼儿易理解的结构简单、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元素作为幼儿学习欣赏的入门, 激发兴趣,为以后的音乐欣赏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可以收录一些生活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交通工具、风雨雷电的声音、动物的叫声、幼儿园“游戏交响曲”等等,让主动学会分辨这些声音,养成乐于倾听的习惯。其次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应注意内容所反映的应是幼儿熟悉的形象或日常生活活动及情景。如:《小兔和狼》、《睡吧,小宝贝》、《玩具进行曲》等,这些作品通过一些或欢快或低沉或舒缓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便于幼儿感知和理解,让幼儿乐于模仿表现,获得身心的愉悦,达到欣赏的目的。到了中大班, 幼儿思维不断发展,想象力丰富了, 兴趣、注意力更加持久,对音乐的倾听、感受和听辨能力进一步增强,就应给幼儿选择题材、风格、结构较为复杂多样化的声乐曲、器乐曲和一些经典的中外儿童音乐作品和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中班的《摇篮》、《小燕子》、《加速度圆舞曲》、《土耳其进行曲》等,大班器乐曲《喜洋洋》, 外国歌曲《邮递马车》,音乐剧《四小天鹅舞曲》、《狮王进行曲》等等。

各年龄段欣赏内容不同,对各类作品的欣赏要求、任务也有所区别。一般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逐步引导幼儿学会从初步到较为细致的感受音乐细节,欣赏作品的风格逐步丰富多样,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要求逐步提高。如:小班歌曲《睡吧,小宝贝》,要求幼儿初步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习惯,能理解歌词,知道要用轻柔的声音来唱摇篮曲,感受音乐的旋律美。中班歌曲《摇篮》, 要求幼儿能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形象美, 在亲切、宁静的气氛中受到爱的熏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大班幼儿欣赏《摇篮曲》要求通过多感官的参与,运用唱歌、绘画、表演等相互融合的方式感受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欣赏过程的快乐与亲子之情。通过不同的欣赏要求和任务逐步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的经验与知识。

(二)指导欣赏策略

如何指导幼儿欣赏音乐,这是关键环节。在指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应培养幼儿安静、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幼儿在欣赏时常常是用耳朵而不是用心灵去听, 因此欣赏前幼儿视野范围内要尽量简洁清楚, 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转移其注意力,可以适当进行有关音乐内容的情景布置,音乐音量要控制适当,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 让幼儿能静下心来专心倾听音乐。

2.丰富感性认识,通过各种直观形式启发幼儿联想、想象,理解音乐内容。如:欣赏歌曲《玩具进行曲》, 师可选择形象生动而有趣的玩具小猫、小狗、小汽车、小娃娃作教具, 让幼儿欣赏后师表演唱。欣赏器乐曲《喜洋洋》, 教师可向幼儿展示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面的图片或幻灯, 通过看图讲故事引入乐曲欣赏, 让幼儿领会乐曲的热闹氛围, 说出自己的感受。欣赏《狮王进行曲》,师可截取动画影片《狮子王》的片段,让幼儿感受狮王威风凛凛、一呼百应的形象,再启发幼儿通过联想,想象狮王的活动场景,建立狮王与音乐的匹配概念,最后通过故事和图谱,帮助幼儿多感官感受音乐,直观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理解音乐内容。

3.多引导幼儿听辩音乐作品中音区、音色、音的强弱、快慢变化、音乐节拍、节奏的特点等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和情感, 可以提高幼儿音乐的理解能力。如: 在欣赏《狼和小兔》时,让幼儿领会狼出现的音乐是在低音区, 音乐比较慢,显得沉重,听起来让人紧张。小兔出现的音乐是在高音区, 音乐是轻快的,跳跃的,听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快乐。 这些动物的动作、形象幼儿很熟悉,与抽象的音区、音色、节奏变化相结合,便于幼儿理解,易让他们与之产生共鸣。

4.逐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和词汇。如:音乐是轻快活泼还是雄壮有力,速度是慢速、中速还是快速的;力度是强的还是弱的,乐曲听起来是柔和的还是激情的,或是悲伤、风趣的,作品中有哪些特别的音,如长音、短音、颤音、重音,旋律有上行、下行,从而学会区别不同性质的乐曲风格,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对音乐的感受, 有助于推动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

5.当幼儿对一首欣赏乐曲有了一定理解后,就应提供条件,让幼儿用表情、动作、绘画、舞蹈、游戏等等方式表达或者创造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幼儿听音乐如果没有成人的制约, 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这就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火花。如:欣赏歌曲《小燕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后,以游戏形式,老师扮演燕妈妈,幼儿扮演小燕子,在音乐伴奏下做飞翔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美。欣赏歌曲《睡吧, 小宝贝》可让幼儿边欣赏边按音乐节奏做摇娃娃睡觉动作,也可在角色戏区“娃娃家”里摆上几个布娃娃和小摇篮,让幼儿边欣赏边做游戏。欣赏《狮王进行曲》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身体动作表现和模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形象,进行艺术表现创作,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幼儿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幼儿强烈的内在情绪,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创建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在日常的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去欣赏。如:教室内可设置音乐欣赏角;一日活动的组织多以音乐为信号;幼儿来离园时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给故事、儿歌配乐;学会演奏一、二种乐器;节日开展小型演奏会、音乐欣赏会等,给幼儿更多音乐的感受空间, 扩大幼儿的艺术视野,让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童心和纯真去感受理解音乐,使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略谈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幼儿教育》周素珍2017.10

《如何恰当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作品》《育儿理论经验》魏丽芳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