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 CT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8
/ 2

多层螺旋 CT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程良 余松 王琪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癌检查中分期与分型的准确情况、病灶检出情况,并统计检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在胃癌分期与分型应用中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的检出准确率为100%,与病理结果相比无差异(P>0.05)。以上数据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胃癌诊断,具有较高检出率,能准确的判断分期、分型情况,对胃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胃癌;病理结果;诊断价值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症,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各类肿瘤的发病率之首[1]。由于胃癌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半数以上患者确诊时已至进展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具有极高的死亡率[2]。因此为了早发现早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患者除了注重定期体检以外,简单有效的诊断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通过对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检查中的诊断价值,现将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3~76岁平均年龄(59.4±7.6)岁。纳入标准:①病理结果均确诊为胃癌;②年龄在20~80周岁之间;③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具有精神类疾病史患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委会批准,全体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患者禁食8小时,并于扫描前30分钟饮用温水800ml~1000ml,以获得清洁且充盈的胃部扫描环境。将西门子128排螺旋CT机参数设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层厚4mm,螺距3:1,重建层厚7mm。患者仰卧位后平扫腹部,并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ml/S的速度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秒后进行双期扫描,静脉期扫描80秒,动脉期扫描30秒。获得图像后进行三维重组,对病灶进行位置、大小进行记录,并做分期和分型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分型标准 弥散浸润性:病灶部位管腔粘连或狭窄,并有粗大粘膜破损。浸润溃疡型:溃疡面不规则,并存在浸润现象。局部溃疡型:病灶局部存在溃疡,溃疡面不规则,但是边缘清晰。肿块型:病灶凹陷,有肿块且表面不平,管腔狭窄。

1.3.2 分期标准 T1:病灶有侵犯粘膜肌层、胃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现象。T2:病灶有侵犯固有肌层现象。T3:病灶已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但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组织。T4:病灶已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邻近组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率(n%)表示计数资料表示,采用x²检验,结果差异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癌检出率及分型情况

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为100.020%,且检查后的各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结果不具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 多层螺旋CT检出率、各分型与病理结果比较表(n%,例)

诊断方式

例数

弥散浸润性

浸润溃疡型

局部溃疡型

肿块型

检出率

病理结果

50

5(10.00)

16(32.00)

20(40.00)

9(18.00)

50(100.00)

多层螺旋CT

50

6(12.00)

15(30.00)

19(38.00)

10(20.00)

50(100.00)

0.138

0.135

0.137

0.139

0.0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胃癌分期情况

多层螺旋CT检查后的各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结果不具统计学意义。见表二。

表二 多层螺旋CT各分期与病理结果比较表(n%,例)

诊断方式

例数

T1

T2

T3

T4

病理结果

50

12(24.00)

19(38.00)

10(20.00)

9(18.00)

多层螺旋CT

50

13(26.00)

18(36.00)

10(20.00)

9(18.00)

0.077

0.077

0.000

0.000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因素多与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细菌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临床对于胃癌的检查方式一般以内窥镜+活检、多层螺旋CT、磁共振和X线造影为主。内窥镜+活检虽然能准确对胃癌进行确诊,但是由于内窥镜的观察范围仅限于胃部表面粘膜,对癌细胞浸润的范围和程度不能很好把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该检查属于侵入式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X线造影虽然同样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其无法对浸润及转移情况进行明确;磁共振虽然具有良好的检查效果,但是其具有检查时间长、范围较小和价格昂贵等缺点。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临床的广泛推广上受到约束。

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图像清晰、辨识度高等特点,具有高检出率的同时,还能运用其三维重建模式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分期与分型。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多层螺旋CT在胃癌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胃癌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一萌,袁宁璐,高志红,孙锋,冯晓阳.多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9):1373-1376.

[2] 骆栋梁,张维春,赵宝安,等.多排螺旋CT在胃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2):164-7.

[3] 新涛.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5):3569—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