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语课堂中教学游戏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2

中学德语课堂中教学游戏的应用研究

朱雯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中学阶段开设小语种课程。而在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成了愈发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阐述了教学游戏的理论依据、在中学德语课堂中使用的重要意义、游戏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同时还基于德语教学课堂中的实践介绍了几种可行的教学游戏。

一、教学游戏的概念

教学游戏(Sprachlernspiel),不同于一般的游戏,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游戏。教学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围绕语言(Sprache)和学习(lernen)两个关键词,在实施过程中更强调其语言性和知识性。

二、中学德语基础阶段引入教学游戏的原因

中学阶段学生德语学习特点

为了适应当今发展迅速、信息量巨大的时代特点,中学生对于语言的需求已不单单满足于英语,较强的求知欲、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促使其想要学习第二门外语及文化。根据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青少年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在中学阶段开始学习第二外语,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中学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早期,对于事情的专注能力不及成人,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及时通过游戏、多媒体等有趣的方式,使其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另外由于中学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增大,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第二外语的学习,所以授课方法上更多的引入教学游戏,也会为其适当地减轻学习压力。

2. 教学游戏的重要作用

在外语课堂中引入教学游戏除了上述提到的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游戏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知识。语言的习得本身是一件非常枯燥的过程,语言点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掌握,而且德语本身因其较复杂的句法结构更是强化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学游戏的情境性与趣味性能一定程度增加学习语言的动力。其次,教学游戏的引入是具有教育学理论依据的。著名心理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治理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也就是对于学习者来讲,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而教学游戏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乐趣,不仅符合中学阶段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小组或集体合作形式,这期间可以促进学生个体间的合作意识的培养i,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强班级的内聚力以及与老师的配合度。

三、 教学游戏的设计

教学游戏属于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不能为了强调游戏形式而耽误了课堂的主体内容,所以在开展教学游戏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歌德学院远程教材《德语课堂中的游戏》所表述,ii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学习目标和游戏目标是什么?

设计游戏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如何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套用游戏模板?

如何通过游戏传递和复习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语言技能?

游戏规则是怎样的?时长设定多久?学习者应如何被规定使用母语或目的语?

课堂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是课堂中的哪个环节引入教学游戏?

总结来讲,这些问题体现出教学游戏应具备目标性、有趣性、灵活性以及可复制性的特质iii

四、教学游戏在中学德语课堂中的实践

在近些年的实践中,笔者也在德语课堂中使用了一些教学游戏辅助教学。以七年级德语班为例,该班共有16位学生,均为零基础学生,使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所出《快乐德语A1第一册》,小班贯通式教学组织形式,为开展多种方式教学游戏的实践提供了可能性。

教学游戏的形式丰富多样,Dauvillier, Christa曾总结了几种教学游戏的模型,包括Memo卡片游戏、多米诺游戏、投球游戏、掷骰子游戏、Quartett卡片游戏、头脑风暴、快速记忆游戏等等iv,本文参考上述游戏模型,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了在课堂中使用的以下四类教学游戏:

语言点记忆指向型的游戏

该类型游戏旨在通过不断重复或者快速记忆,让学习者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点。可供练习的材料非常丰富,更适用于某一类单词的记忆,比如广泛被应用于语言教学的memo卡片游戏以及“萝卜蹲”游戏。

Memo卡片记忆游戏适用于单词的记忆掌握,而且更适合于小组内进行。需要将所练习词汇的德语单词和中文释义(图片或者英文亦可)分别写在两张同样大小的卡片上,一次建议不超过12对卡片。游戏开始后,教师将卡片背面朝上随机打乱位置,摆成矩阵装,学生可分组也可各自轮流进行,每次翻开两张图片,若是相匹配的则可继续翻接下来2张以此类推,若不对则换人,看谁(或者哪组)最先翻完所有卡片即为获胜。

“萝卜蹲”则更加适合较低年级的学习者,同样适合某一类别生词的记忆,比如第9单元学习食物,根据所学的生词数量,选3-10位学生站在讲台,剩下同学为裁判,随机分配每个学习者一个食物名称。游戏开始后,教师先随机选择A同学,A同学按照节奏边蹲边说“Brot(面包)蹲, Brot蹲, Brot蹲完Butter(黄油)蹲”,代表Butter的同学跟着节奏继续重复口令,并随机点名下一位同学,若过程中有人没跟上则淘汰,直到剩下两位优胜者为止。

语言结构重复型的游戏

此类型游戏侧重通过重复,练习学习者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特别适用于语法结构以及句型的学习。 此处举一个第2单元Meine Klasse中用到的 “Wer bist du?(你是谁)”游戏。在学习动词在不同人称的变化时,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形容词和句型描述组内同学,选出一位代表上台,随机选择组内一位同学利用第三人称进行三句话描述。其他组同学可踊跃发言提问Bist du …?(你是…吗?)直到猜对了,台上代表回答Ja, ich bin…(是的,我是…)为止。其他小组以此类推上台展示,比较哪个小组在台上被提问次数最多获胜。

项目任务指向型的游戏

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往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很多时候就需要组内学习者之间的互助和分工,所以在课程学习中偶尔会布置项目式游戏,让学生共同完成。比如情景剧以及情景对话(买菜、点餐、约会)中的角色扮演,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合作意识。

趣味性指向型的游戏

趣味性游戏特别适合于语法练习,通过游戏的趣味性,缓解了练习过程的枯燥重复。这类游戏形式变换多样,可以通过换座位、起立活动等改变上课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玩具进行游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第8单元Mein Zuhause中学习方位介词的使用,笔者借助一套德国原版游戏,带学生们“玩”中学。该游戏需要向学生展示一张探宝地图,其中有很多人物和动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次派一位代表上台从几十张卡片中抽取一张人物图片,在有限时间内找到此人,并补充完整卡片上的方位介词,说出他的位置,若成功则发“金币”,几轮下来看哪个小组“金币”最多获胜。

五、结论

教学游戏在中学阶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缓解了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重复的枯燥,给学习者们带来了乐趣,而且能以一种更加特别的方式刺激学习者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但是教学者在使用教学游戏时,也要考虑到游戏的可操作性,合理规划好游戏时长,针对所教学习者特点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的游戏活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i 施梅英:寓教于乐,激活课堂——游戏类练习在高中德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外语外文,2018年3月.

ii Dauvillier, Christa; Lévy-Hillerich, Dorothea: Spiele im Deutschunterricht. Berlin; München: Langenscheidt, 2004 (Fernstudieneinheit 28).

iii 袁媛: 游戏教学在基础德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 重庆: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iv